('
“那我们就不客气了。”郑云说道,接下这礼物,放到桌子上。
“李书生以后做何打算?”宁啓接着问道。
“这次成绩不错,前五名可以到郡城的官学去读书,还可以免除学费,剩下秀才的也可以到县学去读书。我刚好排在第五,可以到郡城的官学去读书。至于吴恒,排在二十多名,只能到县学读书。”
“我已经在郡城安排好了,以后边读书,边帮人抄书写信,赚些银钱,现在我是秀才,而且字写的不错,可以抄些要求严格的书,给的银钱会多上很多,而且这次过去也打算把我奶奶带过去,她年纪不小了一个人在家我不太放心,也不能一直托你们照顾。”
“其实,这次来,我也是想向夫郎和郎君辞行了。估计这次走了之后,短时间内应该不会回来了,会在郡城一直住到下次乡试。”
李複言一股脑说了自己的以后的打算,如果是别人问,他也不会说这麽多。但是对着宁啓和郑云,他向来很坦诚。
“祝你前程似锦,早日金榜题名!”宁啓和郑云道。
“也祝你们生意越来越好,日进斗金!”李複言拱手道。
聊完之后,李複言便起身告辞。临走的时候,李複言还问了春哥儿、小花和铁根目前的情况,作为他的第一批学生,他还是很关心他们的。
听到小花还在学堂,铁根画画比以前更好,春哥儿现在做账房也做的很好,李複言很欣慰。特别是春哥儿,李複言看他能坚持自己喜欢的事,家里人也很喜欢,他更是高兴。
春哥儿一直很懂事,李複言一直对他都很偏爱,只是男子和哥儿有别,他不能表现出来,容易引人误会,对春哥儿不好。
养殖鸡鸭
几个学生听说李複言回来, 也相约到他家里去拜访他。对此,宁家人都很支持,给他们準备好了礼物。
一切安排妥当之后, 李複言便带着奶奶前往郡城,开啓新的生活。
------
一大早,宁啓和郑云就到镇上牲畜市场去买鸡苗和鸭苗, 樱桃树经过两年的生长,基本已经长高, 可以买些鸡鸭养殖起来, 在樱桃园养鸡鸭不仅可以去除地里的虫子, 鸭子还喜欢吃草, 可以去除地里的杂草。
另外, 鸡鸭的粪便也可以给樱桃树提供必要的肥料,让樱桃树茁壮成长。这样养殖的鸡鸭还可以减少饲料的投喂,一举多得。
只是在果园养鸡鸭,不能养的太密, 以免鸡鸭将地里的虫子和野草吃完后,开始吃树上的叶子和果子。
宁啓和郑云目前打算现在樱桃园和连翘地里都养一些鸡鸭, 一亩地养二十只, 先买一千只鸡苗和一千只鸭苗。
“卖家,鸡苗怎麽卖?”宁啓看着眼前叽叽喳喳的鸡苗,感觉这个卖家的鸡苗看着个子大些, 都很有生机, 便开口问道。
“鸡苗三文钱一只,您随便看, 这些鸡苗都喂了一段时间了,拿回去很好养活。”卖家是位四十多岁的男子, 看到有人询问热情的上前。
“鸭苗呢?”宁啓道。
“鸭苗四文钱一只。”卖家回道。
“郑云,你觉得怎麽样?”宁啓感觉这个价格可以,便询问郑云的意见。
“阿啓,我看着这些鸡苗和鸭苗都不错,你决定就好。”郑云开口道。
“你这有多少只鸡苗和鸭苗,我们全要了,可以送货吗?”宁啓开口。
“可以送货,我这一共有三百五十多只鸡苗,二百六十多只鸭苗,我给您按三百五十只鸡苗和二百六十只鸭苗,您要不放心的话,可以数数。”
卖家笑着道,他今天过来也只卖出去了几只鸡苗和鸭苗,数量自己记得都很清楚。现在碰到个大客户,一下子就把鸡苗和鸭苗买完了,开心的不得了。
“你过会儿送到石溪村郑云家,村口过去一点就是,门口挂着两个红灯笼,送到了我们再数,这些鸡苗和鸭苗数量还不够,我们去别处买点,一会儿就回去。”郑云对着卖家说道,并约定送了鸡苗和鸭苗之后再给银子。
定下这批鸡苗和鸭苗之后,宁啓和郑云到牲畜市场其他地方去看看,将剩下的鸡苗和鸭苗买全。但是整个镇上没有那麽多鸡苗和鸭苗,他们最终卖了九百多只鸡苗和八百多只鸭苗。这些鸡苗和鸭苗全部都让卖家送到家里。
这些鸡苗和鸭苗全部到了之后,宁啓和郑云粗略的数了一数,一共鸡苗约九百二十只,其中母的约八百四十只,公的约一百一十只;鸭苗一共约八百六十只,其中母的约七百七十只,公的约九十只,基本达到宁啓的要求。
鸡苗和鸭苗现在还小,不能直接放在地里养殖,宁啓和郑云前些天和父母一起用竹子搭了一个简易的篱笆墙,还盖了一座木屋,在樱桃园边上,现在先将鸡苗和鸭苗放在那里养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