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到工钱,人群又开始喧哗。
“二十文,不少嘞!”
“还管饭呢!”
“是嘞,本来是来凑个热闹,但是现在也想报名了!”
“每天二十文,一个月不是要挣六百文,那一年就能有七两银子了!”
“工厂?什麽是工厂?”
“不知道,反正有钱赚就行。”
“我要做!我要做!”
……
“大家安静一下,先听我说,想要做工的都到门前的桌子旁报名,不过我这边会初步考察一下。”宁啓说完,走到桌边坐下,开始考察记录报名的人员。郑云在旁边维持秩序。
“啓哥儿,你看巧哥儿和他爹能报名不?”三花婶一家人最积极,排在第一个。
“可以啊,巧哥儿手艺不错,以后就给大家做饭吧,等会儿再找一个婶子,他们一起做,三花婶你不来吗?”宁啓回道。
“嗨,我也想来,可以家里还要两个小的,我得在家照看着。”三花婶惋惜的说道。
“行,那吴叔就制曲吧,明天我□□。”
“行,你们记下了,明天準时来就行。”
“下一个。”
里正看到现场都挺有秩序,宁啓和郑云又在忙,就没有再打扰,默默回家了。
……
“郑夫郎,我识些字,你们这里需要吗?”登记了好久人员之后,宁啓突然听到识字,擡起头看了一眼。
这人宁啓认识,叫李複言,是村里为数不多读过书的人。
以前家里也算得上富裕,父母恩爱,早早送了他到镇上学堂读书,10岁那年还考了童生,在村里很出名。但天降灾祸,父母两人在他11岁那年因为意外去世了,家里只剩下奶奶他和奶奶相依为命。奶奶刚开始还送她读书,但后来他看奶奶实在辛苦,挣得钱根本供不上他,就没有继续读书了。
现在他会到镇上替人抄书写信,但是每个月也赚不了几个钱,只能维持最基本的生活。
今天李複言也是来碰碰运气,看这里需不需要人。
宁啓想到这人品行不错,也不是不知疾苦的,就说:“是李书生啊,太需要了,我就缺识字的,那你来记人吧!”宁啓做到旁边,让出位置让这位李複言来记录。
李複言坐下之后,看到宁啓写的字,心里想这夫郎到底是认字还是不认字。说他认字吧,可大部分字都缺胳膊少腿的,说他不认字吧,又能清楚的记录所以人的情况。
而且这字实在算不上好看,眼前这位夫郎看着甚是不搭。
下一个合适的人来了之后,李複言记录,写了几个字,宁啓就发现这人的字写的是真不错,不像只读了几年能写出的字体。
宁啓今天先选了十二个人,其中两个做饭的,全部记录完成后,还有许多想要报名的没有报上。
“各位,工厂暂时只招收十二个人,没有报上名的不用慌,以后等工厂扩大了还有机会。”
“另外没报上的也有挣钱的机会,我们最近会收高粱和柴火,大家家里有高粱的可以拿到我们这里卖,只要质量好,我们都收。没有的也可以砍了柴火到我们这里卖,价格大家放心。”
“没事的话就散了吧,以后需要人了会通知大家的。”
听到收柴火,衆人都很高兴,本来以为没有赚钱的机会了。现在虽然不能直接到工厂干活,但是卖柴火也行。
“要去砍柴火吗?”
“去啊,当然去。”
“我家还有高粱,我明天拿过来看看。”
……
大家一边聊着,一边各自散去。
人群散去之后,宁啓留下了李複言。
“刚才看你写字写的很好,是有一直练习吗?”宁啓问道。
“夫郎过誉了,父母出了事之后,虽然家里没钱,但是一直没有放弃练字,后来好些了在镇上帮忙抄书、写信,这才练得这手字。”
“行,不错,我给你每个月涨到五两银子,不过有个要求,希望你能教几个人读书。”
看他是有才华的,宁啓也不想浪费,正好一直都有找人教家里人念书的想法,只是一直忙着没有去找。
这下碰到现成的了,这不就是瞌睡了刚好有人递枕头,不用白不用。
“多谢夫郎照顾,不知道要教谁?”李複言拱手朝宁啓行了一个大礼,艰难的使自己的语气恢複平静。
想到自己只是童生,在镇上想找个事做,但是很多店铺都不要童生。他也就仗着字好才能抄书、写信,但每个月也只能挣个几百文银子,一年存下的银子连一打纸张都买不起,更不说读书了。
听到宁啓能够每月给他五两银子,很是感激。这样自己每年还能买几本新书看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