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老师的评判标準,实际上,梁星然这样的孩子,带起来更省力。
不管是哪个学年段的老师,只要是教过梁星然的,都有同样的感受。
往大了说,就是无须过多的引导,孩子自己就会规划好在不同年龄段应该干什麽,可以干什麽,绝对不能干什麽。
往小了说,就是这一天在学校里,学习就学习休息就休息吃饭就吃饭,时间都定的明明白白,都在合理规划内就不存在违反规则。
至于别人的主动招惹,不管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他统统都不搭理。
因为那个时候的梁星然,根本无法分辩对方是真的善意还是僞装的善意,为了不让自己受到伤害,那就统一处理标準。
后来,随着方承铭这个话唠Alpha,带着他那一股子愚公移山的精神,打破了梁星然的社交保护壁垒,让他体验到了同窗之谊的美好。
这份友情一直延续到如今,哪怕方承铭比梁星然晚了不少时间进入军区研究所,但到底是圆满相聚了。
踏入工作岗位,梁星然最初常常被人指摘不懂人情世故,太过直来直往。
难听点的,会被指冷血,不通人情。
对于这种说词,梁星然根本不会主动反驳,也不曾刻意隐瞒自己有情感淡漠症的事实。
外界声音再强烈,他始终有自己的屏蔽系统。
随着梁星然的科研成果发表的越来越多,带领科研小组屡屡攻克技术壁垒,甚至无私的将自己钻研的技术资料分享给全体科员。
你会发现,那些责难的话语,随着硕果的积累,渐渐的全都消失不见了。
可实际上,关于梁星然不懂人情世故的毛病,依旧是不曾改善。
就拿开庆功宴这件事举例,但凡是让梁星然敬酒,你只要能说出个由头,他就能给你创造出无数个意外惊喜。
犹记得,初代机即物资运送型机器人研究成功,生産交付首批上线时,军部为鼓励和表彰梁星然,特意给他开宴庆祝。
那次的庆功宴,就是在研究所的大食堂进行的。
彼时,梁星然不过才18岁的年纪,历时3年完成了本科加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现阶段是一边在研究所搞科研,一边还在读博。
为了表示对科研天才的重视,当时的军区总司令员亲自到场祝贺。
总司令员知道梁星然年纪小,但到底是到了可以喝酒的年纪,人就随口一句,让梁星然应当好好敬敬对他工作上支持最大的人。
这种场面上,但凡是懂点行的,就该知道敬酒排序肯定得从职级最大的领导开始。
再不济,就算你是职场菜鸟,很多社会规则还没摸明白,那依着字面意思理解,也该是敬敬老所长或者是齐总工这个亲亲老师吧。
可梁星然倒好,直接拿着酒杯跑出了宴会厅,噢,不对,是跑出了大食堂,搞得大家一脸懵。
一分钟后,他又奔了回来。
匆匆拿了桌上的干净空酒杯,顺便把开了瓶的酒也一并捎走,再次跑了出去。
大伙都是好奇心作祟,总司令员也觉得有意思,索性就跟上梁星然的脚步,一起跑了。
这下,领导效应一出,后面麻溜得跟了一屁股。
最后,大家是在研究所的门卫室,找到了在那敬酒的梁星然。
研究所和军区战务部队,在配置上略有不同。
战务部队全员军人,这个非常好理解。
但研究所会有一些非军人的行政公务岗位,包括很多的研究科员,也是非军队体制的。
唯一相同的,都是要过了政审和面试,才能入职。
像研究所的门卫室,除了标準的两位军级警卫员以外,还配有两名行政保安。
一共四个班组,每个班组都是一样的人员配置结构,24小时轮班上岗,全年无休。
可不管是警卫员还是保安,即便是休息在宿舍,也都不能饮酒,何况是在正常的工作时段。
梁星然当然清楚工作中禁酒的规矩,所以,那瓶酒是他为自己準备的。
每个人敬三杯,对方是以茶代酒,他是真酒!
咕咚咕咚连着三杯,都是一口闷,一个接着一个,把门卫室的四人都给喝懵了。
梁星然让门卫室的四人帮他把没喝完的酒瓶保管一下,还特意写了个条,就怕后勤检查时翻到了说门卫室违规操作,私放酒品。
纸条上的内容除了上面说的这层意思外,还清楚写明了这酒取回的时间,即四个班组人员全部轮班结束后。
潜台词就是,梁星然要把门卫室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敬一遍。
齐总工当时都吓坏了,那可是梁星然第一次喝酒,小小少年哪经得住白酒如此热辣的猛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