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行人走过一个大练武场,终于到达目的地休息的地方。
本以为夏海这麽繁华,将军府也不会差,结果里面简单得让人难以置信。
房屋衆多,每隔一定的居离就有一扇门,有些门开着,有些门关着,门上挂着一块刻有数字的房间。
“前面,开着门的,是空房间,兄弟们,自己挑一间住,不过挑好后要记得自己房号,不然到睡觉找不到房间就要闹笑话了。
我还有事,先走,都是老规矩,银一都知道。”肖白说着拍拍银一的肩膀。
其实这个不但银一熟悉,其他有幸住进过将军府的人都熟悉。
因为不管夏海还是北疆的将军府,都这个格局。
洗澡吃饭,都有统一的位置,而这是休息的。
莫一等人因为离开得早,并不知道,银一正在解释着。莫一一边静静听着一边打量四周,总感觉有种熟悉感又想不起在那看到过。
不单莫一觉得熟悉,莫怀瑾也熟悉,因为这个格局就是閑王府的放大版。
莫怀瑾眯着双眸,细细打量着这个房间,除了衣服和书本多些,其他的简直和他第一次见到閑王府,不能说十之八九,简直可以说是一个模子做出来的。
除去这些衣服和被子,莫怀瑾都要以为是回到第一次去閑王府的时候的感觉。
那时候,他和祖父,父亲和当今陛下都以为那房子那般是因为穷的。
加上先皇不重视才这般。
实在是太简单了,府里的人就一个老太监,和二十个残废,那些人都是缺胳膊少腿的。
所有人都以为是内务府不管閑王,那閑王也没什麽钱,所以雇这些人来打扫用的。
毕竟之后他在那住着,那些人真的就是在打扫卫生。
那时隐隐发现些许不一样,但一时也没想到这些人来自边关。
现在想来,那些人可能是残兵,因为这府里也有这样的人。
不过这些人比閑王府里的有活力。
洒扫庭除,挑水,洗衣,个个身有残疾,但却忙的井井有条。
府里的人他不认识情有可愿,莫一他们怎麽也不认识,看来还是瞒了他,待回京看他怎麽收拾这群人。
如果此时的莫一等人知道定是要喊冤,因为他们离开时还没有大将军府,更没收用这些残兵,这些年和随一他们联系也只是说有关莫怀瑾的事。
实在是閑王太透明了,根本没有没留意,况且当时先入为主,他也觉得閑王府是因为不得宠又太穷才那样。包括现在也只是觉得熟悉,一时都想不起来。
实在是那几个月一直忙着阻止那些人查随五的来历,还忙着留意朝里的一些风向,所以也只是去了一下閑王府,还只是为了向莫怀瑾回禀情况。
府里的一切都是莫怀瑾的长随莫言安排的。
他们负责外面,毕竟他们都成婚了在閑王府的时候本就少。
这一出来又大半年了,虽说一开始猜测大将军就是閑王,那也是因为随五宣旨。
没得到真凭实据,在他们心里也一直只认大将军,大将军又一直没明确说过,因此是早把閑王府都抛脑后了。
莫怀瑾,一时觉得被欺骗了,这人城府深沉,安排那麽多人在他身边还装疯卖傻接近他……
一时又觉得如果随风(或者说赵栖)对他怀有那种心思,瞒着情有可原,再说所作所为除了赐为男妻这一条,其它的可说是百利而无一害……
莫怀瑾完全没意识到他在一边列着随风又或者说赵栖的种种不好,又在每一条不好下面列出无数对自己好的点。
想着思绪又飘到今日华庭将军说的策论,关于夏海的策论只在他十岁那年写过两篇。
那时夏海打输了,向朝廷要支援,要粮饷,朝堂争论不休,彼时梁国仗还当权。
太傅要求写一篇有关夏海时务的看法。
他洋洋洒洒写了一篇策论,可说是年少轻狂又或者无知无畏。
怎麽写的不记得了,只记得斥骂了梁国仗一通,之后写了一些,什麽若粮饷充足兵强马壮之类的。
一篇其实不算策论,只是他看着与图写的一些,理想化的设想,按祖父那时的说法是,要真能把边境发展成这样,朝堂稳矣,盛世降矣。
只所以还有点印象,是因为第二天去尚书房,他带着这两篇策论去打算和五皇子一起讨论,被那梁国仗的孙子梁文看到了。
因这事他与五皇子两人和三皇子,梁国仗的孙子梁文,梁武五人打了一架。
那一架打的过程忘了,最后每个人都伤得不轻,要说他们人小点,人也少点,肯定伤得更厉害,可止不住对方脑袋不知为何被砸破了,那血糊了一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