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余温观其面色,不想是说谎的模样。
楚余温又仔细问了问有关她哥哥的事,确实就是夜风。
线索难不成又断了,楚余温皱起眉头,心里有些沉重。
到底是谁在下手呢?怎麽如今谁都有可能,谁都经不起推敲呢?
秦昭见楚余温心情有些不好,出言道“你可知那位刺杀太子的夜风,正是你的哥哥?”
什麽?
醉月大惊,怪不得,怪不得会找上自己。
醉月忍不住流出来眼泪,怎会是哥哥呢?我们不是约好一起要忍耐的吗?无论遇到什麽事,都尽量活下去,怎麽哥哥却先违约了?
楚余温见醉月哭的伤心,也有些不忍。可能,她真是无辜的吧。他递了块手帕过去,示意醉月擦擦眼泪。
很快,太子府上的调查也被送了上来,醉月一向老实,很少与人有过沖突。至于太子和太子妃,她从未与他们有什麽来往。
也是,一个小小的侍女,怎麽与整个府上的主人有什麽沖突呢?
即使有了沖突,也早就会被发卖出府,或直接打死,根本不可能还留在府上。
醉月哭了一会,也冷静了下来。
她主动问道“大人们可还有什麽想问的,若能对此案有所帮助,奴婢定知无不言”。
见醉月的情绪有所平定,楚余温沉思了一会,道“你哥哥的事情,你可曾向外人提过?”
醉月摇摇头,“哥哥的是奴婢从未对人说过。”
“那,你哥哥曾与同伴们提过,他和你之间约定过一个记号,那个记号是什麽?”楚余温又问。
“记号”,醉月眼中划过一抹怀念,“是三朵梅花,成品字形,为粉色,鹅黄色和浅紫色的梅花”。
嗯?
秦昭和楚余温都有些兴奋,那个从夜风身上搜出的荷包之上,正是这个记号。
荷包上绣花朵很是正常,梅花很是受人喜爱,所以当时并没有引人注意。
但若是他们之间约定的记号的话,倒是值得深思了。
这个记号可能不慎洩漏了出去,有人冒充了夜风妹妹的身份,哄骗了夜风,导致了这场惨案的发生。
楚余温派人去探查这个记号的事情,又对醉月和夜风的关系网进一步排查,看看是何人知道这个记号。
疑云
锦衣卫对醉月和夜风的关系网进一步进行了排查,却发现没有任何人知道这个秘密。
虽有几人知道他们有个失散的亲人,却不知还有记号一事。
楚余温和秦昭知道这个结果后,陷入了沉思。
究竟是怎麽一回事呢?
楚余温让人送来所有的调查结果,与秦昭翻看起来,看看能不能再找到些新的线索。
当晚在宫里举办元宵宴会,之后太子从宫中离开準备回府。
他从宣德门离开,沿着仪桥街离开皇宫,向太子府走去,并在义井里被提前潜伏的夜风刺杀。
对了,宣德门。
为什麽太子会突然从宣德门离开。
宣德门是正门,一向只有皇上,太子及其几位显赫的大臣才可以从此门经过。
但太子一向谨小慎微,这样的殊荣他很少享受,平日里进出皇宫大多都与其他人一起从东华门通行。
那天,太子为什麽会走宣德门。
楚余温警觉起来,夜风和人来到义井里的时辰是子时一刻,那太子是什麽时候决定从宣德门离开的?
楚余温派了下属去询问当时送太子回府的随从,用手捏了捏眉心,叹了口气。
前日里,为了让皇帝允许扶风郡的百姓用官亭湖中的水进行灌溉,他许诺半月内定会查明此案。
为此,这些日子,他几乎没有去朝中处理事务,全力扑在了此事上,可如今来看,还是遥遥无期呀。
得暗中準备个替罪羊了,楚余温暗想。
实在不行,就先把皇帝糊弄过去,反正他又想不明白。
“太子那晚被五皇子暗中嘲讽,心中不爽,喝了许多酒。当时,跟随太子的人本和以往一样準备从东华门离开,是太子突然出声,走宣德门的。”
下属很快查明了这事,前来彙报。
“当时太子突然改了主意是子时三刻,到了义井里则是丑时一刻左右。”
“时间不对。”
秦昭沉声道,“从两个门出来回太子府的路线不同,但夜风似乎知道,太子会从宣德门出来,否则不会在义井里埋伏的。”
确实如此,但也可能是夜风调查的不準确,以为太子就该走宣德门?
“再查查吧。”楚余温也弄不明白。
“也许有什麽地方被遗漏了,再等等吧,说不定还能查到点新的线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