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要过度脑补
树深时见影
大理寺
初春,大理寺。
沐浴在暖阳下的大理寺,仿佛被阳光精心刻画了,静谧而古朴,典雅而自然。绿藤蔓延上墙壁,石阶上苔藓青翠,显出了勃勃生机。
初春的阳光透过窗棂,温柔地洒在书桌之上,如一幅流动的画作。秦昭望向窗外,清脆的鸟鸣传来,伴着阵和煦的春风,充满着活力与生机。
他静静把书合上,取出了一张白纸,提笔蘸墨写下了一首关于春天的小诗。随及将笔放下,默默的看了一会。等墨在风中渐渐干去,将纸卷了起来,收在抽屉里。
秦昭站起来,在屋里走走,活动一下身子。看了一上午案卷,着实有些累了。虽说如今没有什麽工作,但秦昭想着,多看些书,总是好的,也许哪天就用到了。更何况,他喜欢的人那麽优秀,他总想离他近一点。
自锦衣卫被设立后,专门负责重大案件的大理寺慢慢被其取代。
先皇时期大理寺丞还是与各部尚书一样的正一品大员,而到了今上登基时就成了正三品的官职。如今二十多年过去,到了秦昭来大理寺的时候,就已经成了正四品的官职。还是只有一点实权的那种,已经沦落到给别的部门打杂的地步了。
如今,有些门路的人纷纷离去,留在这的,要麽是已经无力进取,只想混日子的老人,要麽就是被人排挤,无处可去的人。
秦昭十九岁便中了状元,也曾在官场如鱼得水过,但因政见不合,得罪了诚意伯,又没有人愿意出手相护,便被排挤到了大理寺。
他如今在大理寺已经呆了四年了,见惯了周围的同事来来去去。也有相熟的人劝他离去,即使是到偏远的地方做个小官,日后再活动活动,说不定也还有高升的机会。即使很难实现,也比在这耗着好。
毕竟京城的物价一向很高,而光指着这份俸禄,根本不足以在京城生活。
但秦昭并不那样觉得,他是一个孤儿,没有父母需要赡养。自己也并不打算成家立业,娶妻生子。最重要的是,他的心上人就在京城,他虽不能与他相交,但多看几眼也是好的。
他对吃住也不讲究,大理寺荒废的屋子很多,他随意找了一间收拾收拾便搬了过去。每天自己弄点吃的,便在大理寺的书阁里去看些乱七八糟的书。
大部分书籍是关于案件的,也有些治国安民的圣贤之书,还有些是关于各地风俗,历史文化的书籍。
秦昭閑来无事,每天读着,倒也学了不少知识。因此,这份工作对他来说很合适。
面对别人的劝告,他只是笑笑不说话。别人几次劝告无用,便也不再去劝,只在暗地里笑话他傻。曾经风光无比的状元郎,却落得这种地步。
日子一天天过去,从初来此的大理寺监丞,一个区区从六品的小官,再到正五品的大理寺少卿。而在前年,原来的大理寺卿告老还乡,将秦昭推荐了上去,而今他已经是正四品的大理寺卿了。
四年时间,官位看似长得快,但也只是俸禄翻了几倍。毕竟,这个官位,只是说上去好听,但实权几乎没有,又有谁会在乎呢?
但也有人暗暗后悔,早知就该让自己家的人过去,在这把官职提上去,在平迁到地方做官,磨砺磨砺几年,在调到中央,一个侍郎也是可以期望的。但如今怎麽后悔也是无用的了,毕竟木以成舟,已经错过了。
面对一些人的敌对与不满,秦昭却坦然自若,没有实权又怎样,官职无用又怎样,他苦读多年,为的也只是那个人罢了。况且,这区区官职,他一点也不在乎,若不是有恩人在这里,他早就离开此处。
凭他的才华,到些王爷府上做个客卿,自己再经营一些势力,岂不更好。
平静的日子过了许久,在这个初春,京城一直暗流涌动。连平素不爱管事的秦昭也知道发生了大事。
端午宴后,一向有贤明之称的太子竟在回府路上公然被刺,当场身亡。刺客虽刺杀成功,但在衆人围攻之下,难以逃离。拼死抵抗之下,最终只有一名领头刺客逃走,剩下的大部分服毒自杀,最终被成功活捉的竟只有三个人。
这些刺客虽掩盖了行蹤,但在锦衣卫的调查下,还是发现他们是来自骨瑯的杀手。
而骨瑯正是天下第一的杀手组织。
锦衣卫随着这条线索调查而去,却发现骨瑯内部从未有人接过关于刺杀太子的任务。
骨瑯的负责人十分配合,直言道整个组织里根本不会出现这样事关朝堂的任务。这人要麽是组织里的杀手私下出手,要麽正是别人嫁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