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一句两句,字里行间都表示着沈英此刻十分不满,至于不满什麽,沈英相信他们心里应该是清楚的。
魏长风从袖子里掏出了一个折子,他举过头顶对着沈英请示道:“陛下,臣知道您是怎麽想的,臣今日来就是给陛下一个同意臣辞官的理由的。”
王昱一直候在沈英的身侧,此时正好上前将魏长风手中的折子拿给了沈英,沈英看完之后心里还是有些惊讶的:“爱卿这是什麽意思?犯错的不是你,怎的来赎罪的却是你?”
那折子上写了跟魏长风有联系的参与成王案里的所有族亲的姓名,连涉案的金额,在哪里犯的事儿,甚至是多少银两支出都写的清清楚楚。
想来,魏长风是想用自己的官位和阖族上下的财産来换这名簿上所有人的性命,不得不说,姜还是老的辣,魏长风很清楚沈英不想把事情闹大,所以给了沈英名簿,将事情写的明明白白。
既然沈英不想闹大,那就是不想见血,那不想见血便简单了,想要人活那肯定是要拿东西来换,沈英要的就是钱,他们涉案所拿的所有的钱。
“还望陛下成全,臣如今已经年迈,堪不得大任了。”魏长风说这句话的时候像是在叹息又像是在自怨,总归,他是下定了决心要辞官了。
沈英将魏长风递来的折子放到了一边,擡眼看向台阶下跪着的朝臣弯了弯嘴角说道:“还有人要递折子吗?要递就趁现在,朕现在心情好。”
此话一出,殿里的人都纷纷拿出了自己一开始就备好的折子,争先恐后的要递给沈英,沈英给王昱使了一个眼神,王昱便把这些人的折子全都收了上来放到了沈英的面前。
“诸位爱卿都起来吧,跪了这麽久,腿都该麻了吧?”沈英专注的看着手上的折子,这些都与魏长风地上来的一样,写的都是涉案的人名和金额地点,看样子应该是都受了魏长风的指点了。
“朕看诸位爱卿好似不太喜欢做官,既然不喜欢那朕就允了诸位爱卿的辞官请求,至于家财尽数上缴国库,朕觉得还是没什麽必要,毕竟这些东西又不是朕想要不是?”
沈英话中是同意了他们的辞官请求,但是没有代价的同意是一件反常的现象,沈英不想要他们的财産,那便只能是想要他们的命了。
“陛下,臣等感念陛下仁爱心慈,如今神恩百姓安居乐业都是陛下的功劳,臣等想要上缴财産全都是为了神恩的百姓,若陛下愿意拿臣等的财産去造福神恩的百姓于臣等来说也是一件幸事。”
沈英不得不佩服眼前这位白发老者了,他把沈英的心思猜的一清二楚,没有由来的上缴财産只会引起怀疑,更何况他们还是联名要上交。
这样声势浩大不想被人知道都难,但若是说财産不是交入国库给沈英这个皇帝,而是经由皇帝将这些财産用在百姓身上,那是个人听了怕是都要说一声清正廉明,就如同已逝的丞相一般,为官时公正辞官后为民。
“既然如此,那朕也不好驳了诸位爱卿的请求,今儿朕就会派人去收拾你们的东西,明儿诸位爱卿还是继续早朝,宅子照旧住着,两个月后,朕让你们交接完手上的事情再辞官回乡吧。”
沈英点了点方才他单独放了一摞的折子,那些都是底下这些朝臣上奏的辞官申请,沈英从进殿开始便在批複,就是打定了今日会把这件事情处理完。
现下他将这些折子发还给了他们,上面写了沈英準奏的字样,他们辞官这件事便也算是板上钉钉了,沈英很满意,他们得到了他们想要的结果,沈英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一举两得。
接下来就是等着春闱之后殿试,他亲自来选拔官员就可以了,本来想着推迟春闱可能时间也会不太够,但是今日一次性将事情都解决了,想来一个月的时间应该是够沈英做下面的事情了。
殿中的人走完之后沈英把姜远和吴琛喊了过来,他答应了吴琛要让他和姜远分辨清楚那就不能食言。
“陛下,太子殿下和质子到了。”殿外的内侍进来为沈英通报了一声,沈英点了点头让内侍放他们进来,他偏头对站在身侧的王昱说道:“你也出去吧,上三盏茶来,朕要喝雨前龙井。”
王昱得了令便出了殿,姜远和吴琛一起进殿的时候两人的脸色都不太好,“朕今日喊你们来就是让你们好好说清楚,你们脸黑成这样是甩给朕看的吗?”
沈英话一落,王昱便端着茶盏进了殿,将三盏茶放下之后就快速的退了出去,平日里沈英喝的都是果汁和牛乳,今日让王昱换成雨前龙井是为了让自己提起些精神,从殿里那些朝臣离开之后沈英便觉得有些劳累,喝些带着苦味的查也是想要自己脑子清楚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