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息语重心长的劝说着姜远,这态度对比沈英前两次来那简直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沈英觉得姜远如果这样都不愿意去那可能就有点不识好歹了,沈英索性心一横,神息不当这个恶人那他来。
“你考虑考虑吧,实在不愿意朕也不强迫你,只是以后有什麽事也别来勤政殿问朕了,朕做不了你的主。”
姜远地下了头似是在深思,片刻后他擡起头对着沈英笑着回道:“知道了哥哥,我回东宫想想,先走了。”
沈英没说话,看着姜远做全了礼数对他行了个跪安礼走出了勤政殿。
神息对着沈英叹了口气说道:“他不愿意就算了,本宫再想想别的人选,你又不是不知道五年前你遇刺之后对他的刺激有多大,现在他愿意亲近我们也实属不易了。”
“皇姐这话是什麽意思?”沈英说完又觉得不对,立刻改了口:“朕是说刺激再大也该养好了。”
“你想的太简单了。”神息摇了摇头接着道:“五年前他才十岁,你当时落水被查出来幕后是祁王府捣的鬼。”
“而且你落水时姜远正好看见了全过程,他彼时还不会水急着跳下去救你看见了你被人按着往下沉的一幕。”
“再加上姜远那时已经查出了叛国之人的眉目,所有的箭头都指向祁王府,他那一天经历了他那个年纪不该经历的一切。”
神息这麽一说沈英便理的差不多了,怪不得历史上没有说武帝在太子时救了国公这件事,这件大功很大几率被姜远拿去抵祁王府的过了。
沈英斟酌了一番用词对神息说道:“但是,那是祁王府的过错,他并不知情,也算不得是他的过错。”
第十七章纠结
“听你这话,你那次见姜远,他应该没告诉你。”
沈英疑惑的问道:“告诉朕什麽?”
神息盯着沈英的眼睛,那眼里确实是充满了困惑,半晌神息又叹了一口气:“那拖你下水的人,是姜恒,姜远的亲弟弟。”
“什麽?”
这样一来史书上写的和沈英经历的一切就都解释的通了,历史上没有记载神恩国内有背叛国家的朝臣,同样也没有记载祁王府叛国的事情。
姜远应该是用了什麽办法平息了神息和季长青的怒火,所以才没有让祁王府成为神恩的罪人成为遗臭万年的叛国之臣。
“皇姐,你与舅舅是怎麽原谅了姜远的?”
“你今日是怎麽了?怎麽对五年前的事这麽好奇?你不是都知道吗?后来姜远从你这儿偷偷盖了印玺假传圣旨,下令祁王府全府赐死,还烧了祁王府。”
“当时祁王府被烧成了断壁残垣,整个府里人的尸体都面目全非,姜远跪在祁王府前哭了三天三夜。”
“事后本宫去查了,齐思明将军也出面做证,死刑都是他带着人去执行的,所有的痕迹都对得上,祁王府的人确实是全在那场火灾里没了。”
一提到这个,神息眉头都皱了起来,似是很不愿意回忆这段往事。
全府赐死。
这四个字被神息就这样云淡风轻的说了出来。
沈英的表情已经僵住了,他此刻的内心犹如波涛汹涌的江海久久不能平息。
“本宫还有事先走了,你累了就休息休息。”
神息看出了沈英一时难以接受,她拿起椅子上的大氅披在身上后不声不响的离开了勤政殿。
沈英坐在龙椅上将他记忆中的历史全数理了一遍。
神息和季长青为什麽原谅了姜远?
他们当然会原谅姜远,因为姜远在家人与沈英之间选择了皇位,这无异议于是一个合格的帝王该做出的选择。
这也证明了他们当初没有选错人,连亲人都可以舍弃,无情这一点已经算是被刻在了姜远的骨子里。
况且姜远的做法在神息与季长青的眼里是在向着沈英,而且祁王府这个隐患消失,他们对姜远也会更加信任。
毕竟在他们眼里,姜远是根正苗红的优秀储君,以往对沈英做出的所有不好的行为都是祁王府干的与姜远没有半点关系。
但是,沈英站在旁观的角度看到的却不是这样。
姜远没有选择皇位,他是选择了他的家人,恰恰是因为选择了他的家人他才会走上假传圣旨,下令祁王府全府赐死这条路。
若是姜远不先一步在真相公开之前做出行动,等真相大白,神息和季长青也会用别的手段去处理祁王府。
那时,祁王府的罪行昭告天下,史书上一定会对祁王府做出的事情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真到了那时姜远哪怕想改也改不回来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