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为什麽……”
我刚开口,下意识又把李浮光当成了道觉,于是连忙改口:“为什麽道觉这麽执着地要找到公孙景,就为了向公孙景澄清当年的真相麽?”
李浮光还沉浸在羞愧中,仍旧低着头,说道:“并不全是,道觉在寻找公孙景的过程中,曾留下一些野史,希望公孙景的转世能看到当年的真相。”
“但他在留下这些东西的时候,本能地去美化过自已。”
“其实道觉并不是被佛门赶出来的,那时候的佛门虽然不怎麽样,但也不至于把一个从小在寺庙里面长大的和尚赶出去。”
“道觉是因为受不了欺淩,将欺淩他的人杀了,逃出的寺庙,这就是为什麽道觉最后也会被杀,他被杀其实是因为他杀了人,那时候杀和尚是很大的罪。”
我去……
果然每个人在介绍自已的时候,都喜欢下意识美化自已,连道觉也不例外。
“道觉因为天生三眼,一直被人当成怪物,他成年之前甚至没怎麽离开过寺庙,而且即便是在寺庙里面,也会被人特殊对待。”
“可他又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佛教讲究衆生平等,他越是这样虔诚,就越是想不通自已为什麽会被人这麽对待。”
李浮光叹了口气,说:“一直到他遇到了公孙景,公孙景是唯一没有歧视过他的人,并且告诉他,他肯定是神灵的转世,是来人间渡劫的,只要多行善事,就可以重新回去当神仙。”
“如果不是公孙景,道觉从寺庙里面逃出来的时候,可能就已经入魔了。”
第585章 一体双魂的概念
我记得在上大学的时候,在某本书上看到过这麽一段话。
从小没有被善待过的人,长大后也不会善待别人。
道觉自幼受到歧视,从来没有被人善待过,所以他最后在成佛和成魔之间,选择了后者。
如果公孙景没有死的话,他应该是不会成魔的,因为公孙景引导他走向了正道。
可公孙景死了,又是被人害死的,所以道觉所有的信仰都崩塌了。
“道觉和公孙景,是亦师亦友的关系。”
李浮光说道:“道觉并不是一个信仰坚定的人,只是在遇到公孙景之前,只有信仰与他为伴,在公孙景相处的那一年时间里,公孙景教了他很多东西,可以说公孙景是他人生的方向,如果公孙景死了,他就会迷失方向。”
“公孙景曾经答应过他,只要度化了鬼王,公孙景就陪他去普度衆生,让他早日功德圆满。所以道觉如此执着于找到公孙景,他只是在找寻自已人生的方向,因此他必须要找到公孙景。”
原来如此。
所有的谜团,都只是源于人的执念和求而不得。
“很多事情的发生,都是宿命的安排。”
李浮光感慨道:“公孙景最初要杀鬼王的时候,是道觉出的主意,让公孙景感化鬼王,因此鬼王捡回一条命,后来鬼王在转世轮回的时候,轮回成了两个人,雯静和雅静。”
“而我被吕正先绑架之后,年幼的雯静安慰了年幼的我,让我在生命的最后三天感受到了最后的温暖,冥冥之中,仿佛是鬼王在报恩。”
“公孙景和鬼王的宿命,又变成了你和雅静的宿命。”
“当年那个告密者,为了自保将公孙景害死,而这一世,身为公孙景转世的你,又遇到了身为告密者转世的赵乾坤,赵乾坤又成了你人生路上的引路人。”
“当年所有人的宿命,持续了一千多年。”
我同样感慨万千,甚至比李浮光还要感慨。
告密者害死了公孙景,而如今这两个人变成了我和七爷。
如果这一世不是七爷,我的路可能走得更为艰难,甚至根本走不到现在。
可能冥冥之中,就是告密者在向公孙景赎罪吧,只是这种赎罪方式,是老天爷强制要求的,它用的手段叫宿命。
“为什麽你一直在我身体里,却不给我跟你对话的机会?”
我望着李浮光,极为不解:“如果你早点跟我见面,讲出这些,我就可以早一点得知真相。”
李浮光却是摇头:“我一直都不知道你就是公孙景的转世,在我恢複了道觉的记忆之后,我的认知和道觉的认知産生了沖突,我的亲人是天底下最好的亲人,他们甚至能把一个魔,感化成一个有人性的我。”
“可就是因为我,我的亲人全都没有好下场,我没办法面对我自已,我一直在忏悔。”
“这是其中一个原因,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伍化清。”
“伍化清当年之所以没灭掉道觉的三魂,还把其中二魂封存起来,就是因为他想继承道觉的本事,他知道道觉活了一千多岁,他想成为另一个道觉,只是没想到他在逃亡的时候,被一个蛇妖把道觉的二魂给抢走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