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吧,”海奚眯起眼睛,双臂抱胸,“这才过了一个洞天,线索太少也是情有可原。”
海奚擡手掐诀,唤起光屏瞧了瞧,而后挥手熄灭:“另外两个洞天还在準备中,你们躺了很久,出去转转,透透气吧。一个时辰后回来,咱们继续。”
这算是后退了一步,给他们一个台阶下。
大家对此心知肚明,连忙答应。
海奚起身,将茶几上的匣子拿走,来到门前。
他伸出手,手指在空中灵活地变换了几个姿势,厚重的木门向两侧缓缓打开。
“请吧,一个时辰后,不见不散。”海奚微笑道。
衆人三三两两走出这扇门,门在他们身后自动关闭。
燕晚棠频频回头,边回头边感叹:“好方便的法术,好想学。”
薛鹤竹擡起手,学着海奚刚才的手势:“咱们好像不行,他那个唤起光屏的操作我也没看明白。”
金曜:“目前只知道咱们在这里的身份是「探匣者」,对于这个海奚,我们可以说一无所知。”
木独山:“先在这座城里转转吧,既然他给了我们这个机会,说不定这里能发现些线索。”
从那间屋子出来后,他们面前是一条狭窄的小巷子,两旁是白墙黛瓦,脚下是一条略有些歪扭的青石板路。石板的缝隙间偶有几簇青草和黄白的小野花冒出来。
说话间,他们走出了这条窄巷,眼前陡然开阔明亮起来。
一轮冷白色的太阳……不,不像是太阳,也不像是月亮,它好像只是一个巨大的光球——高高地悬在远处巨大的拱门上。
正前方是一片广场,道路宽阔平整,几辆机械马车正慢悠悠地经过。广场上熙熙攘攘,周围有许多条去往不同方向的街道,道旁商铺的店员和摆摊的小商贩们正热情地推销自家的东西。一眼看上去,这里很像现实里的一些步行街,或者是经统一规划的古村里的商业街。
金曜等人之前在房间内听到的吆喝声,就来自不远处的一条街道附近。
路边草丛里,隐藏在灯笼和彩色纸伞后头的音箱里播放着乐曲,古琴声和笛声时而悠扬婉转,时而欢快动人,与这里的建筑风格十分相称。
“这就是仙城哇,”连琦瑶眼睛发亮,“真好看!诶……那边的围栏中间白色的东西是什麽,好像舞台上的干冰哦。”
广场中央有一圈直径约十米的圆形围栏,里头有云雾在翻腾。
“去看看呗。”燕晚棠说。
大家陆续来到围栏边往里看。不看不要紧,这一看,薛鹤竹吓得浑身瘫软,直接就趴在旁边的吕池身上了。
周大威嘁了一声:“至于麽。”
围栏中央,那些翻滚的云雾下是万丈高空。
“太太太高了,这底下居然是真的云啊。所以咱们现在是在一座完全悬空的城市里,掉下去可怎麽办……”薛鹤竹越叨叨越小声,最后脖子一伸,勇敢地扯开话题,朝远离围栏的地方走,“不看了不看了,找线索要紧。”
又丢人了。薛鹤竹十分沮丧,随意找了个方向径直往前走,走了一会儿后,他禁不住回头看看。
吕池正朝他招手,让他回去,别掉队。薛鹤竹刚要转身回去,忽然听到旁边的茶楼里响起一阵快要将屋顶掀翻的欢呼声。
茶楼里的说书先生把惊堂木一拍,声如洪钟:“今天咱们就来讲讲,那「探匣者」的故事。”
第121章 大丰之年(32)
木制牌匾上写着龙飞凤舞的四个大字——城音茶楼。店外的柱子上挂了块木牌, 其上写着“开业大酬宾,首日听书茶水费用全免”。
这是一栋三层小楼,大门敞开着, 一层大厅里错落有致地摆了许多方桌。每桌上都预先摆了一壶茶,四个白瓷茶杯, 和几碟干果点心。
大厅中央立着一架水墨山水画屏风,屏风前是一张铺了红棕色绒布的桌子。说书先生就站在桌子后, 身着长衫, 手持折扇,说着开场词,欢迎各位看官。
金曜等人进去时, 前头的位置已经满了, 他们便随意在门口挑了几张桌子落座。
不久之前,薛鹤竹在这家茶楼门口捕捉到了关键词, 便立刻跳起来招手让他们都过来。幸运的是, 说书先生讲完了题目, 又开始现场抖起包袱, 与台下陆续进场的观衆们互动了一番, 引得大家连连拍掌叫好——金曜等人进场落座时,演出还未正式开始,没有错过什麽信息。
开了几个现挂, 念了几句合辙押韵的开场白,把场子热起来后, 说书先生的折扇“啪”地一声展开,进入正题:“要说这「探匣者」, 首先就得说说咱们城内流传已久的关于匣子的传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