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二点,班主任和语文老师开始收卷子。语文老师说:“同学们辛苦了,但刚才我巡视时发现古诗词默写题很多人还会答错。都什麽时候了,这种分怎麽能丢?”
班主任收好卷子,适时道:“今晚的作业时间就都交给语文吧。”
语文老师感激地朝班主任鞠躬,而后对学生们厉声道:“带上你们的作业本回宿舍,抄写今天複习的《滕王阁序》全文20遍,注意字迹工整,不许错字漏字,明早到教室检查。”
说着,他把一沓打印纸按组分发。纸上就是今晚的抄写作业原文。收到纸后,学生们立刻从书堆里翻出一个牛津词典一样厚的大部头,把纸夹了进去。
班主任:“好了,现在放学,快回宿舍吧。今天新来的转学生,你们等会儿跟我一起走,我带你们过去。”
听到放学指令,同学们齐刷刷地抄起桌上的大部头和笔,擡脚就往门口沖。不到半分钟,人就全都走完了。
班主任把试卷袋都交给语文老师,然后对剩下的转学生说:“今天只带着打印纸,作业本和笔就行了,其他都不能带,重要的学习资料都要放在教室里。”
金曜本来看到那些学生扛起砖头一样的大辞典出门还很不解,他翻了翻自己的书堆,里头果然也有。
他们居然管这种大砖头叫作业本?
作业本的封面是皮质的,上头也非常直白地印着三个烫金大字“作业本”。字底下是一块嵌进皮质封面里的徽章,徽章上刻的是学校进门后能看到的那艘巨大的轮船踏浪雕像的纹路,纹路下方则是“小考私塾”四个字。看来这似乎是学校的校徽,搞得还挺高端,跟整个学校的各种敷衍凑合的硬件设施有点不匹配。
作业本上的校徽下方,还印了一行小字:不得损坏此本,否则后果自负。
也就是说,不能图方便撕下几十页纸带回去写,要带就要整本端走。
金曜拿起作业本掂量了一下,大概是一本牛津词典加上一本汉语大词典的重量,比看上去重了一倍不止。
这麽重的一个大本子,明明很不方便携带,但他注意到今天从下午到晚上,凡是走出教室去厕所的学生,几乎都要带上这个作业本。
去厕所的那几分钟也要争分夺秒写作业吗?
这倒是符合这个学校的学习氛围,可是白天时还没有布置作业,他们写的是哪门子东西?
也许是之前在本子上抄过的知识点和课文吧,金曜猜测,可为什麽不带老师整理好的发下来的几页“必背知识点”呢?
其他人也察觉到这个作业本可能是个关键物品,但班主任在催促,他们没法交流想法,只好按照要求,拿了本子和纸笔,排队走出教室。
离开前,班主任用一把大锁锁了门。金曜多看了一眼门锁,发现锁上也雕刻着校徽。借着走廊上忽明忽暗的灯光来看,他觉得那把锁的色泽不太像常见的铁或铜。
班主任锁好门,转身带队离开。金曜慢吞吞地落在最后,用手掂量了一下那把锁。很重,密度比常见的铜铁大很多,不知道是什麽金属制成的。他忽然想到了什麽,伸手摸了摸嵌在作业本皮质封面里的那块校徽。
看上去和摸起来都很相似,像是同一种金属,但无法确认。
这栋楼只有一处楼梯,班主任带队,离楼梯间越近,施志南的脸色越苍白,脚步放得越慢。孙来猛低声问:“那儿有东西?”
孙来猛说得语焉不详,但施志南一下子就知道了意思,连忙点头,声音发颤:“我去那里看墙,墙根突然有手伸出来抓住我的脚……肯定是鬼啊……对了,我发现那堵墙是后来新砌的……”
他们在后面嘀咕的声音虽小,但楼梯间很安静,班主任回头生气地说:“不要吵闹,闭上嘴走。”
这下没人敢出声了。
宿舍楼和教学楼离得不近,刚好在学校的对角线上,路上要穿过那片立着轮船雕像的小广场。巨大的雕像静默地伫立着,让人有种莫名的压抑感。
半夜十二点,校园里连鸟声虫鸣都没有,但能隐隐听到远处机器在轰鸣,空气里弥漫着一股难闻的烟味和焦油味。白天时,金曜等人进学校后就隐隐闻到了这股味道,只不过远没有现在浓郁。
在一排惨白的路灯下,一群人沉默着往前走,地上的影子拉长又变短。
终于走到了宿舍楼,班主任敲敲宿管室的门,把这六个人分别转手给男寝和女寝的宿管,交代了明早六点半要到教室后上早自习等学务问题后就走了。
男女寝室在两栋相邻的楼离,金曜等人在楼门口见到了宿管大爷。跟这里的老师一样,宿管的脸与身形都瘦长,气质阴郁,最大的不同或许就是穿着。大爷穿的是背心裤衩,手里还拿了个痒痒挠,有一下没一下地挠着后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