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的视线,都变得无比热烈。学生们果断抛弃了邵总,对沈明洲发起了学术提问。沈博可比邵博温柔多了,有问必答,理论简练而清晰。大家听完哦哦哦的好像懂了许多知识,仔细一回想……又好像什么都没懂。因为,沈明洲的研究横跨了各个领域,在场学生们充分仰视了学神的光芒,心里渐渐升起了对威廉.邵的理解与尊重。原来,邵炼叫人多看论文是不想说出事实打击群众自信。大家都是常春藤精英,为什么沈明洲说的每一句话都很流畅,他们却连某些专用词汇都没听过呢?!热衷全世界刷新消息的国内人民,晚了大约一小时,就见到了邵炼讲座观后感完整版。国产学霸谢邀,人在美国打字。写出来的观后感全是中文,总有一些英语单词突然出现,让人重回中英文夹杂的精英嘲流。然而,这一次,人民群众嘲不起来了。毕竟国产学霸观后感的英文词不是too年轻too森破,而是“沈博说他准备用Cyclicvoammograms实现LOM-SiCp和nano-TiO2的融合,可我一点也听不懂啊啊啊抓狂我给常春藤丢人了!”经历了九年义务教育,英语歌都能闭着眼睛听的人民群众,在这样的中英文里,感受到自己白学了的英语。他们欲言又止,止言又欲。想给校园精英一点温暖,却发现自己的双手微微颤抖,和当时在场的学霸们,感受到了什么叫“有一种体贴,叫威廉.邵不谈研究”。最终,网民朋友默默抬起手,在国产学霸的微博下郑重写道:“您辛苦了。”这一定是沈明洲无差别攻击,误伤了国内友军。他们脑内迅速忘记那一堆单词,愉快的在网上翻起讲座流出来的照片。学渣为什么要去尝试读学霸的观后感?是照片不好看,还是邵沈不够帅?比起遭到降智打击,果然还是照片看得人赏心悦目。只不过,有点儿撑,关上照片,灵魂里都回荡着一股狗粮的甘甜。连英才网上消息收得快。在沈明洲身边兢兢业业做师兄的经历,让他熟练的跳过所有专业词汇,快速浏览了一遍学霸们的讲座反馈。连英才刷完全网的转述,内心毫无波动。哼,这群愚蠢的留学生啊,还是缺少了社会主义的毒打。像他这样经常给沈明洲跑腿查文献的人,听到这些听不懂的东西,完全已经波澜不惊,处之泰然了。唯一令他愁眉苦脸的,还是两个人的合影。舞台之上,并肩而立,怎么看怎么像科学搭档,在他眼里却跟老夫老夫没什么区别。和他想法一致的人不在少数。网络舆论的风向从未停过,简直把沈明洲和邵炼当成了神仙眷侣,心里已经给他们颁发过结婚证了。连英才日常搜集沈明洲动向。但是面对一张张照片,陷入深思。他到底应该给老师看呢,还是不该给?连英才的思考持续到晚饭后。伏光耀抱着猫,看着新闻联播里热情报道中美新合作的消息,忽然出声,“明洲说智能眼镜要有新功能了啊,用美国的液态光学材料,切换墨镜和平光的模式。”连英才心头发紧,问道:“师弟给您发了消息?”伏光耀说:“我在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