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明洲打起精神。邵炼却陷入深思。十六岁啊,花儿一样容易又红又专的年龄,他那时候应该跟沈明洲差不多,能为国家奉献微不足道的力量,都会觉得骄傲自豪。大龄青年终于找回了一点点年轻时候的冲动,思考许久,打了电话给王北壹。“有没有什么涉及系统开发方面,简单一点的国家项目?““怎么,你想重出江湖?”王北壹奇了怪了,邵炼除了接下一套医疗系统,别的什么内部系统的项目都不肯接,“我想想啊,智慧城市还有一套警务系统、智能政务系统,你想接哪一方面的?”邵炼都不想接。只不过沈明洲有这个想法,他当然会尽量提供机会。他听完王北壹的详细描述,问道:“就没有智能消防系统吗?”“哥哥,智能消防融合到智能楼宇系统里,早就在开发了。”邵炼困惑问:“开发了?我怎么不知道?”“……因为还没成功。”王北壹内心沉痛,“等我们楼盘开卖你就能见到成品了,我保证超级智能,不会因为炒菜灶火太大导致灭火警报的。”邵炼本来心情不好,听完笑出声。“智能,太智能了。”他抬手抓了抓烦躁短发,“你当我没问吧,挂了。”挂掉电话,邵炼靠在墙边,觉得根本不用急。在这种弱人工智能惹出笑话的时代,沈明洲的能力,是夜空中的明灯,只用静静等待,机会像飞蛾一样向他聚拢。想通了的邵炼,放宽了心。而沈明洲在对万物系统改造之中,做着做着,建起了边防环境数据的模型。他不清楚哨所位置和具体的巡逻路途长度。直接根据钱国锋距离的数据,点了边境的雪山沿线,挑了基本气候和海拔情况,凭空做起模拟。零下20度,随时飘雪视野模糊,山壁陡峭,甚至还有雷暴区。条件恶劣,沈明洲没去过,无法估量温度环境对无人机的要求。唯一可以保证的是太阳能,因为不少的哨所也是用太阳能光板供热供电。模拟的数据无限接近边防环境,沈明洲经常看模型都能沉思许久。边界线长度、高度、气候都是无法完美布防的阻碍。太阳能无人机似乎是唯一的解决办法。连沈明洲的思路都跟钱国锋完美同步。蜻蜓不行,太阳能转换技术转移到海东青这样可以在恶劣环境起飞的无人机身上行不行?他没有试验场,只能靠系统里的数据模拟结果。一架代号代号II的无人机,在海拔四千米环境飞行,随机获得雷击、暴雪、冰雹、狂风属性,以此完成虚拟条件下的实验。反反复复测试。沈明洲每次调高无人机性能,都会面对各个条件的无情攻击。飞行速度不够快,一阵风就能将代号II吹碎。防雷电装置性能不足,落下雷来,代号II直接报废。沈明洲盯着每次模拟的数据,记录特外详细。只是一个系统里的测试,他做得面色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