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这季节除了毛栗子,还有山楂和野柿子,这些都可以做好吃的,捡回去后杨婉还能用山楂做糖葫芦吃,至于糖葫芦的做法则是杨婉无意间学会的。
“我都听姑姑的。”程嘉萱软声说完,就去捡栗子。
她和程嘉哲都有个小篮子,捡来的栗子就放进自己的篮子里。不多时小篮子就装满了,见此杨婉笑着将篮子里的栗子倒进自己的背篓里。
等捡到差不多时,他们又继续往前走,去找山楂树和野柿子树。
一行人从捡栗子开始总算是得了趣,就连彭氏都觉得爬山时的累是值得的。在京都时一颦一笑都得注意,哪里有现在自在。
家人一起行走在山间,什麽都不用顾忌,还能靠双手获得食物,这种乐趣是在京都时怎麽也得不到的。
等到午时刘大勇将带来的干粮分给衆人时,他们都胃口大开,只觉得手中的饼比早上的还要更香。
本来早上半个饼都吃不完的彭氏,在经过一上午的行走后,中午竟是用了一个半的饼,她自己都觉得很是不可思议,竟然能吃下这般多的食物。
至于平时就挑食的程嘉萱就更是不得了,香喷喷的吃完了t一整个饼,还另外又尝试了一些其他干粮。
平时为着兄妹俩吃食没少操心的彭氏,没想到也能见到他们两个乖乖吃饭的时候,要是能一直保持下去该多好啊。
用过午饭,再去捡了些野柿子,一行人就下山了。
下山时路要比上山容易走些,不过出来这麽久两个孩子早就已经累了,不过是能自己捡野果子太兴奋,才一直撑着没有睡着。
一捡完果子,他们就觉出累来,于是刘大勇抱着程嘉哲,杨婉抱着程嘉萱下山。这让彭氏很不好意思,觉得让杨婉受累了。
本该有她这个做母亲的抱女儿下山,偏生她不争气,已经和女儿一般累,哪里还有力气抱女儿下山。
“大表嫂,无妨的,我自幼在村子里长大,力气比有些男人还要大呢。更何况小萱儿这般轻,比我以前背着东西下山要轻松很多。”
杨婉这话可不是说出来安慰彭氏,自从父母死后,她都是靠自己养活自己。
夏秋之时在山里到处找能吃的野菜和其他东西,春冬之际则进山挖笋,挖到多少都得由杨婉自己背下山。挖来的笋大半会背回杨家,其余的则给村子里比较照顾她的人家。
出门一趟,大半天的时间杨婉就能挖到一二十斤笋,那时候还不到十岁的杨婉就整天背这麽重的东西下山。
到十几岁时挖到的笋则更多,她的力气自然而然也就更加大了起来。背个五六十斤东西上山下山对杨婉都算不得什麽,不过在和刘大勇成婚后,反倒被刘大勇拘着这也不让干那也不让干的。
有了今天这一出,彭氏只觉得和杨婉更熟络了起来。见两个孩子都已经睡着,她和杨婉又走在最后,她就忍不住和杨婉说起管教程嘉哲时的烦恼。
“哲儿从小就不爱学习,先生日常派人来告知我,他整日里在先生讲课时睡觉。平时吃饭也不让人省心,还得乳母在后头追着喂。”
说起这桩桩件件彭氏就心酸不已,当初她能劝程言浩前来刘家村可见是有些见识的,可在教导孩子这方面她却实在是没有办法了。
本来就管不住程嘉哲,还有婆母王氏拖后腿,偏碍于孝道她又不好和王氏争辩。
“从这些时日的相处看来,哲儿其实是个很好的孩子。”杨婉则和彭氏有不同意见。
从京城到刘家村,几天的时间两个孩子都得待在马车上,可杨婉从未听他们闹过。
来到刘家村后,两个孩子也极为有礼,会向长辈问好,得到帮助也会道谢,就算见到村子里的人也没有斜眼看人,反而会按照杨婉教导的喊人。
“大表嫂,我觉得你可以问问哲儿上课时为什麽会想睡,还有先生为什麽会经常让人向你告状。程府花重金请他教导小公子,他管不住时我觉得你们就该摸清楚详细情况,派个丫鬟或小厮旁听一两天的课,总归也能知道些原因。”
这还是杨婉说的比较委婉的,要她说那个先生就是不会教人,这般小的孩子正是一张白纸的时候,他们学东西本就要比成人要快些,记性也要更好些,哪里会一直教着人却半点也没教会。
“你说得对,是我疏忽了。”听杨婉这麽一说,彭氏也反应过来。
因着程嘉哲是在前院学习,彭氏一个女子也不好去前院,一直以来都是先生说什麽就是什麽。且因为相信那位先生,彭氏也从未派人去打探过前院的情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