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算这三十多件衣服都不做花样,起码也要五六百文,店里的女工这样的衣服一天就可以做三四套。
那小二在店里做惯了的很是机警,见婆媳四人似乎已经将衣裳样式挑选完,便连忙拿着店里的花样本子上前。
“我瞧着您几位似乎已经挑选好了衣服款式,我们店里的绣娘都有自己拿手的绣花样式,您们看看要不移步去那边喝些茶水来挑选花样?”说着小二还朝店里收拾出来供客人休息的区域指了指。
“行,那我们将花样挑好,你们店里再派人跟我们回去拿布料吧。”当家婆婆陈秀儿如是说道。
花样本子总共有三本,是店里花了大价钱请县城里擅画的书生帮忙画的,瞧着很是好看,让婆媳四人并丫儿这个小丫头都看花了眼。
将三本都看完后,她们也都挑选出了各自喜欢的样式,小二哥拿着纸笔将她们要做的衣服款式并选中的花样都给记了下来,最终家里大人和小孩都各做上三套衣裳,出布料的杨婉则比他们都多做四套,加起来共做四十套。
家中女眷的衣服都绣了花样,就干脆给家中其他人的衣服上也选了些或多或少的绣样,最终做衣裳只需七百文,反倒是选出来的绣样就将近三两银子。
那掌柜也极为客气,当即给她们抹掉了一百多文的零头,只收三千五百文。问过陈秀儿之后派人架上马车送她们五个回家,顺带将需要用到的布料取回布庄。
之前就说好由杨婉出布料,陈秀儿出做衣服的银子,这三千五百文陈秀儿出的是乐呵呵的。
这麽多衣服做下来,杨婉的布料也用掉了七七八八,不过她没有半点舍不得,给家里这麽多人做了衣裳呢。
回去后陈秀儿就找了村里的媒婆,也是他们老刘家的人,刘峰堂兄的妻子魏媒婆。
这魏氏年幼时便很是活泼好动,性格也极为爽朗,就是长得难看了些。当年刘昆二十出头了都没找到媳妇,村里人将做媒将魏氏介绍给了刘家。
当时刘昆年龄也大了,他也没想着再去和其他人相看被嫌弃,便干脆同意了和魏氏的亲事。至于魏氏因貌丑被不少男子嫌弃过当时也已经快十九岁,自然也不会挑剔刘昆。
谁知道这两人成亲后竟相处得越来越好,一年到头的谁也没听他们屋里头吵过架。到魏氏二十七八岁时她就开始给人做媒,这附近几个村子她都去走过,手里头有不少未定亲的小汉子小姑娘的资料。
当初刘大勇和杨翠的娃娃亲就是请她做的媒,后来杨翠另嫁还气得她放出话来再也不给杨家人做媒呢。
“嫂子在家吗?”一回到老宅,陈秀儿提了包之前杨婉买的好糕点就找上了刘昆家的门。
“在家呢,谁啊?”在堂屋里歇着的魏媒婆因隔得远没听出陈秀儿的声音,她倒也起身迎了出来,毕竟来找她的大部分是客人。
“是我,找你做媒来了。”见魏媒婆迎了出来,陈秀儿也笑着快步走过去。
“是秀儿啊,快,进来坐,喝杯热茶暖暖身。”说着魏媒婆极为热情的将人给迎了进去。
要知道她家两个儿子都在帮刘家亲家那边盖宅子,他们两家的交情本来就极好,再加上昨儿得了不少好处,魏媒婆对陈秀儿就更为热情。
“你这是準备给你们家刘富相看人家了?是不是太急了些,刘富才十四吧?”
目前刘峰家也就刘富的年纪要稍大些,就算如此相看好人家之后也得等三四年才能成亲。
“眼下我们家的情况嫂子你也是看得到的,以后我们家的日子只会越来越好,就想趁着现在给富儿挑个好姑娘,亲家也得是好相处性子没什麽大毛病的。”
“富儿是我们家最大的孩子,如今家里富裕起来,最亏待的就是他了。两个小的还能送去学堂,偏他这不上不下的年纪也不知道该让他去做什麽,我们可不得好好给他挑门亲事。”
“那秀儿,你们还有什麽要求,尽管和我说清楚,我帮你们好好挑挑。”
到底是魏媒婆看着长大的侄孙子,她也想给刘富挑个好姑娘。如今刘家摆明在刘大勇回来后富了起来,真嫁进刘家可就是来享福的。
“其实也没什麽条件,亲家家里穷点也没什麽,只要姑娘性子好亲家那边也不会可着闺女霍霍就成,能帮的我们家自然会帮。”
“要你这麽说,我这里还真有个这样的好姑娘,是县城里的,家里头就她这麽个姑娘,爹娘性子都好,就他们家那些亲戚有些不省心。”
“他们家也没想着招赘,只希望姑娘成亲后生的第二个儿子随姑娘姓就成。家里头在县城里开着杂货铺,婚后杂货铺就交给小两口打理。只必须得答应以后二儿子成亲后,杂货铺得交到二儿子手上,至于这些年赚到的银钱就归他们夫妻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