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氏上不敬公婆,下不友爱兄弟姐妹,老二舍不得休妻,我们家确实是容不下他们了。”再不分出去,只怕朱氏都得爬到于春花头上了。
“你们也知道春花性子软弱,平日里就管教不住儿媳,好在老大和老三家的孝顺,可老二家的却是快爬到春花头上了。我这做公公的也不好管教儿媳,只能让儿子自己去管媳妇,偏偏夫妻俩都是不听话的。”
说起家里的这些烂事郑有财心中都有不少感慨,“前些年我家燕儿婆家出了些事,想必你们都是知道的,那时候周边好几个村子都在说他们一家子心狠,那孩子怕拖累家里,除了过年过节就没回过娘家。”
“偏就回来这几次都要被朱氏说三道四,春花背地里去刘家村看燕儿,她这做儿媳的竟然挤兑婆婆,搞得春花都不敢再去刘家村。”
郑家的事村子里大部分人都知道,里正和三叔公自然也知道不少,偏老郑家的人都是和气人,拿捏不住朱氏这个泼妇。走到如今这地步,看来他们是真无法再忍耐朱氏的所作所为。
“那就休了朱氏这个搅家精。”三叔公拍桌说到。
三叔公是郑家最年老的长辈,不说郑家子弟,就连村里其他人家见着他也都是极为尊敬的。
“老二不愿意休。”说起这个郑有财都很是无奈,“不然我们也不会将他们一家分出去。”
“三叔公,我看还是按有财的意思给他们分家吧,再不分家他们一家子都过得不安宁。”听明白的里正和三叔公说道。
“行,那就给你们分家,有财你打算怎麽分家直接说。”
“目前家里统共有十两存银,分三两给老二,至于家中的六亩水田则分两亩给他们,旱田七亩就也分两亩,就这些了。”
郑家壮劳力加上三个妇人也总共才六人,孩子却有十个,家中最大的孩子也就十二岁,平日里就靠几个大点的帮忙带着小的。靠他们六人又能赚到什麽银子。
这些年苦巴巴的好不容易才存了十两银子,这样的分家方式也没亏待郑武,家中将近三分之一的财産都分给了他们一家。
“郑武,你可有意见?”里正问了一句,他其实还是希望郑武能想通,分家出去他们一大家子以后的生活绝对会比如今还要艰难。
“没有。”郑武小声回应。
“行,那今天我和三叔公就帮你们把家分了,有财,家中可有纸笔?”
“有的,老三你去拿下。”
家里确实有纸笔,不过都是些便宜东西,用来让孩子们练上几个字的。平时也不会拿出来给他们写,得等他们拿树枝在地上写得有模有样了才能拿张纸练上几个字。
可就是那麽一小叠纸都是家里t省吃俭用才能买来的,孩子们大多都很听话,从来不会拿纸乱玩。
等纸笔墨拿来,里正将分家文书给写了出来,让郑有财和郑武按了手印之后,他和三叔公做为见证人也按上手印。
分家文书一式三份,郑有财一份,郑武一份,另外一份则由里正放进祠堂存放。
这家一分郑武就不再是郑有财家的老二,而是单独的一户人家。
待送走里正和族老后,于春花再也忍不住痛哭了起来,今儿明明是元宵节啊,过节的日子却和儿子分了家。虽儿媳不孝顺她,可儿子总归是她生养的,怎麽就能这麽狠心,为了媳妇连爹娘都不要了呢。
见于春花如此难受,郑有财将人半搂半抱的将人带回了卧房安慰。
“我知道你难受,可老二一家再不磨磨性子,以后我们走了,老大和老三可不会惯着他,若是遇到什麽难事也必然不会帮扶他。”
“如今将他分出去过日子,他要是有本事混出头咱们也不用替他担心,他要没本事,吃够了苦头定然就能明白我今日的苦心。”
“明儿不还得去亲家那帮忙吗?你可不能再哭了,要是让他们瞧出来,还以为我们不乐意过来帮忙呢。”
郑有财的劝慰起到了效果,于春花终于忍住眼泪,开始反省自己。
“也是我不好,当初朱氏进门就该拿出婆婆的架势,好好管教她的。”
听于春花这麽一说,郑有财倒是乐了,“就你这性子还能拿出婆婆的架势,当年我就是看你脾性好,才一眼就相中的你。”
郑有财老娘也不是会刁难儿媳的婆婆,他们夫妻俩过了几十年的和睦日子,就是后来朱氏进门后家里才闹腾起来。
另外两兄弟回房后也和妻子说起了老二被分家出去的事。
“老二为人夫是没得说,朱乐这样的性子他宁愿分家也不愿意休妻,可为人子确实不孝。”想到刚才于春花痛哭着回房,郑文就唉声叹气的说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