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完,他便关上门出去了。留道士一人在屋里等待。炭火烤的人脸热热的,小小的火盆好像他出生的地方。
自诞生起,他不知经了多少次手,听了多少故事。上到最尊贵的国主,下到最卑贱的乞丐,都拥有过他,可谓钱生丰富。到这里,应该能猜出他是什麽了。没错,他就是,一枚小小的平平无奇的铜钱。他今日,要找夫诸国传说中的大奸臣李象枢论道。
屋里的炭火添了几次,汤婆子换了三回,李象枢还是没有回来。道士等不及了,夺门而出,找到看门的小厮,道:“李大人什麽时候回来?”
小厮无奈道:“小师傅,你也知道,昨天皇都忽然多了那麽多死人,我家大人身为一国丞相,自当与国民共患难。故而昨日就离了府,小人只是一个看门的,大人去哪儿了,什麽时候回来?小人一概不知。”
“好吧,多谢你的招待,我这就出发去找他。”道士说着就要走。
“哎!”小厮追上去,把自己手里的汤婆子塞道士手里,道:“外边儿冷,没找到就回来等,大人总会回府的。”
道士向小厮鞠了一躬,道:“多谢。”
小厮站在门口,目送道士远去。
上清童子惦着手里的汤婆子,心想,传言不虚,这李府果然奢靡,连个看门的小厮都拿平日里官家小姐才能用的汤婆子来取暖。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上清童子转了许久,别说李象枢了,一路上连行人也没遇着几个。街上的积雪被行人车马踏实了,走起来需万分小心,稍不留神,就要摔个好歹。
夜将日色驱的无影无蹤,天黑了,手里的汤婆子早没了温暖,道士的手冻僵失了知觉。
街边一个临时搭起的棚子烛火明亮,只是远远望着,他便感到了温暖。他不自觉的走向暖棚。
里面是他一生见过最美的风景。
上清童子登门寻相(二)
他曾想象过,里面会是何模样——灾民席地而坐,重伤的男人在躺在地上痛苦呻吟,仅有的医士正帮他换着药,动作粗鲁,由于缺少炭火和粮食,他们饑寒交迫,只能在睡梦中抵抗饑饿和严寒。
但里面和他想的完全不一样——木柴堆的高高的,火将它烧的红热,数百个灾民围木而坐。手里皆端着一碗温热的稠粥。
见他进来,他们热情的招呼道:“小师傅,快来暖暖。”
这麽一叫,他倒变得害羞了,挑了个偏一些的位置坐下。真暖啊!那个位置因为他的到来,瞬间变得不再偏僻,大家不约而同的靠过来。
道士觉得,那堆火仿佛也跟着挪了过来,衆人十分热情,他脸上不自觉的泛起了红晕。
首先抛来的,是进入这个临时搭建的棚子的第一道关卡,“小师傅,你家怎麽了?”其实是在问,你家遭了什麽难?请细细说来。
“我家……”道士随便编了个理由,“昨日一只老虎精闯进我家,咬死了家中的老母,走之前还把我家的祖宅给拆了。”他这也太扯了,一枚铜钱,还老母呢。
衆人却信了,能来这里的,大都是家里受灾比较严重的,住的地方毁了,只能来这里窝着。听道士这麽一说,更是觉得同病相怜,万分同情。
他们又问了道士几个问题,从受灾如何到可婚配否。越聊越亲昵,仿佛这一干人是失散多年的同宗。
一个慈祥的老太,给道士盛了碗粥,递给他,“孩子,还没吃晚饭吧。”
道士接过,甜甜道:“谢谢奶奶!”
闻言,老太太表情喜悦,她有一个一般大的孙儿,当兵去了边境。她一见道士,便想起了自己的乖孙。
这里的氛围,完全不像是刚刚受过难的,道士心中疑惑,忍不住问道:“诸位心情为何如此好?”
一位大哥,脸红扑扑的,笑道:“有什麽事值得难过呢?”
道士的手烤的暖暖的,“房屋倒塌,亲人离去。这不值得难过吗?”
一旁的大娘乐道:“国主已下诏,修缮房屋的经费全由国库支出。我们无需操心。”
他不愿去戳人痛处,但他实在疑惑,他们看着也不像是薄情寡义之人,怎会表现的如此开心。犹豫再三,还是问出了那句话,“亲人呢?”
传来一个中气十足的声音,“我的亲人都在这里。”
“我家也都在这。”
“我家也是。”
“我家爷们和小子都在另一个棚里。”
“俺打光棍好多年了,家里就我一个。”
道士一脸诧异,道:“所以……只有我家离了亲人。”
红脸大哥安慰道:“呃,你不要太伤心,轮回有道,你的母亲很快就能重新降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