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三江水转身向码头走去。李安则是一声不吭的跟着他身后,一双眼睛打量着繁忙的码头。
其实来这里之前,在小轮上周升就曾向李安介绍过这边的情况。
大师兄三江水在三角码头混迹多年,现在手底下跟着三百来个苦力,主要做着类似包工头的活计。
也就是替商会的货轮上货卸货。
偶尔也会兼职掮客,替船东经理介绍有工作经验的船员。
这时,走在前面的三江水开口问道:
“以前有在码头上工吗”
李安想了一会,回应道:
“那倒没有,不过十三岁的时候倒是在油麻地码头卖过报纸。”
那时的李安孤苦无依,年龄小又没人请他帮工,只能从报贩手中拿报纸去码头售卖。
一份报纸卖一毛,拿货八分,赚二分钱。
每次有小轮靠港,客人下船的时候,他就会上前推销。
一般,市民都有看报纸的习惯。运气好的时候,李安每天能卖近二百份报纸,能赚三块多,都赶上白领的工资。
只是好景不长,卖了没两天报纸,就被管理码头的社团成员赶出了码头,这才被李建国带去酒楼上工。
说话间,
两人一前一后来到码头。
极目所望,麻袋装着的货物一袋袋整齐的堆放在码头的水泥地面上,好似一座座小山。
光着膀子的苦力依次来到堆放的货物前,从筹佬手中领过小木棍样式的算筹后,扛着货物走向停靠在码头的货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