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閑来无事他就经常回想曾经看过的剧情,他有心想帮裴靖川,但实在是能力有限,不拖他后腿就算不错了。
按剧情发展,不久的将来,离京朝不远的潭州县将会连下半月暴雨,最后导致洪灾。
圣康帝命裴靖川前去治水,也有想要将他留在当地再也回不来的心思,好在裴靖川能力过人,加之有人相助,这才平安归来,但还是吃了不少苦。
本该是立了大功,却被圣康帝当衆斥责未及时防範,以及灾民过多,这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这些责罚与裴靖川无关,但圣上就是一门心思的归罪于他。
这也让裴靖川的心理更加阴郁。
那自己能在这件事帮到他什麽呢?或许,可以提前告知?
想到什麽就做什麽,君予珩将十七叫来,吩咐了几句,十七便出了府。
......
“小十七,又去给夫人买药啊。”杨锋看到十七急匆匆出府,随口问道。
十七点点头,有些愁容,但也没与对方多说,便出了府。
不一会,十七带着药材回来了,脸色有些不好,连成海公公喊了他几声都没听到。
“十七这是怎麽了,心神不宁的。”杨锋皱眉问旁边的成海公公。
成海公公摇摇头,他也不知道啊。
洪灾
十七抱着药材进院,将药材递给君予珩检查,低声说了句:“公子,都办妥了。”
犹豫片刻,十七又说道:“公子,我刚刚出去时,发现不少人在议论北狄之事。”
君予珩眼神一沉,这是裴靖川为离府做的计划。
剧情中写到,京朝有段时间对北狄议论纷纷,起因是一名从北疆逃难来的老者透露,现在的北疆军因为裴靖川不在,军心涣散,北狄多次进攻,虽说勉强防守住了,但北疆城内已经紧锁门窗,人心惶惶。
这与京朝百姓得知的情形不符,大家一传十,十传百,连一些内阁大臣都听说了。
这些大臣们胆子极小,纷纷上奏请皇上把裴靖川交还北疆,残疾?人在军心不就定了吗!
圣康帝心下烦闷,却也不敢公然与一群老臣作对,只得压下怒火派了一名监军过去。
监军路上花费半月,到了那边又被北疆军折磨两个月,这才无助回京。
回京后正巧赶上裴靖川治水归来,圣康帝一看监军如此狼狈,又见裴靖川因为治水有方得到赞扬,便一怒之下将洪灾之错都怪罪下来。
大臣们心里也不傻,如今的帝王显然不是他们理想中那样了,也开始纷纷动摇,裴靖川趁机还收服了一些先帝的旧臣。
......
看来裴靖川的计划如常,君予珩又和十七吩咐几句,十七神色犹豫,但还是选择听自家公子的。
“十七!十七!发什麽呆呢!”杨锋拍着十七的肩膀问道。
十七瞅了他一眼没说话,只是叹气。
“想什麽呢,还叹气,遇到啥事儿了?说出来哥哥帮你参谋参谋。”
“杨大哥......”十七神色为难。
杨锋大大咧咧的:“咋啦,说,我不行就去找将军给你做主!”
“别别别,不是什麽大事,就不麻烦殿下了。”
十七叹了口气:“我前日去帮公子买药,路上遇见了以前一起乞讨的兄弟,本想将他带回来看看能不能在府里谋个差事,结果......”
杨锋皱眉道:“结果咋了?”
“我那兄弟一看到就磕头,他说知道我家公子嫁给将军了,想让将军救救他家人。”
“家人?一个乞儿还有家人?”
“他自小家贫,母亲落了病去了,父亲没几年也跟着走了,他那时还小,被他叔叔赶出来了,这才当了乞儿。”
十七解释道:“他跟我讲,上个月他母亲那边的舅舅来京朝了,意外看到他在沿街乞讨,愤怒之下问出原委,便想带他回母亲潭州老家。”
“这不是件好事吗?”
“是啊!他也觉得以后日子有盼头了,但没过几日,他舅舅急匆匆跟他说,潭州那边怕是要有洪灾,县令不做实事,只知道欺压百姓,连拦水坝都年久失修,舅舅平时见多识广,便想回去将家里二老接来,让他一个人先在京朝待着。”
杨锋眉头已经皱起来了,潭州他知道,沿江的一个县,这个时节确实也是涨潮季,不过往年可从未听说过潭州有过洪灾啊。
“我那兄弟想让我找公子帮帮忙,顺利带回好不容易团聚的家人,二则是想让将军知晓此事,能不能上奏圣上,保住潭州。”
十七一张圆脸皱成一团了,他只是个小厮,别说面见将军,就连他家公子平日里也见不到将军呢!哪有这麽大的本事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