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找人麻烦,不过训斥几句,何不了解情况后伺机而动、一招制敌!
宁大哥显然也猜到云见山的想法,见他适应得还不错的样子,满意地说:“见山你先忙,有什麽事,尽管来找大哥!”
云见山笑着说:“那是肯定的,大哥以后有得忙了!”
宁大哥自小稳重,不知道给几个弟弟收拾了多少烂摊子,他倒是不觉烦,反而乐在其中,一听这话就笑了,双眼眯起:“好!大哥先走了,你加油!”
“大哥慢走!”
送走宁大哥,云见山把厨师叫到库房外的书房。
库房外间有一个小房间,被宁大哥连夜叫人收拾成一个书房,用来做云见山以后膳堂管事的办事处。
房间虽小,五髒俱全,书案书架、文房四宝、一张太师椅,另外还配了一套圆桌椅,还有茶水和火炉。
招财很有眼色,默默泡了茶端上来。
云见山再三要求下,方厨师才敢在圆桌旁坐下,茶水却是不敢碰。
云见山见状,没有勉强,而是谈起了正事:“方大厨,膳堂的事都是你在管吧,你跟我具体说说膳堂的情况!”
厨师听见云见山叫自己大厨,有些愧疚,但还是很高兴的,仔仔细细为云见山介绍起来。
首先是食堂供应的饭食数量。
书院有三个班,在膳堂吃饭的,甲班十一人,丙班十人,乙班偶尔会有个别学子过来吃,再加上书院除膳堂之外的六个杂役,共计三十多个人。
不过现在甲班有一半学生跟着夫子游学去了,只有六个人留在书院。
别看膳堂伙食差,但对于底层百姓来说,就和家常伙食一样,所以杂役们很乐意在膳堂吃。
其次是膳堂的经费,算下来,一人一天十文,一个月膳堂的经费是十两银子。
听到这个数字,云见山眼前一黑,十文管一天三餐,伙食差成什麽样都合理。
这里的十文,就跟现在的十块差不多。不同的是,这时的细粮贵,最起码要十文一斤。
好在膳堂杂役的工钱不由这十两银子出,烧水的柴火钱也是书院报销,要不然就算云见山把一文钱掰成四办花都不够。
聊完这些,方大厨把二月新发的食堂经费给了云见山,就开口告辞。
等人走了,云见山捧着十两银子有些愁,月初就要开始省钱了!
“招财,过来!”
“少爷你吩咐!”
“你去打听打听,那个安老太怎麽回事?”他总觉得,安老太不仅仅是迟到偷懒那麽简单,肯定还有别的事情。
招财一脸兴奋地说:“少爷,这人我知道!”
在磨墨上遭遇滑铁卢之后,痛定思痛的招财总算有点事业心了,得知云见山要做膳堂管事,连夜找了自家老爹去问膳堂的情况。
书院的一应经费物资都由云府这边拨过去,招财的爹就是专门负责这方面的管事,对书院的事情门清。
膳堂的六个人里面,招财老爹重点提的就是这个安老太,手脚有些不干净,至于其余五人,都是老实人。
“手脚不干净?确定吗?”这种事可不能冤枉人,云见山得弄清楚。
招财打着包票说:“我爹亲口说的,他看人眼光毒着呢!只不过他不是书院的人,一切又只是猜测,所以睁只眼闭只眼罢了!”
招财接着又说:“少爷,别的人你随便一点,但这安老太,你慎重。”
云见山挑眉,有些疑惑:“她有后台?”谁的后台比他硬?
招财一解释,云见山才明白,原来安老太的儿子儿媳在书院起火时叫醒了大家,后来又在抢救古籍时丢了命,算是书院欠了人家天大的大人情。
安老太别的补偿不要,就要在书院找个活计,书院就把人塞膳堂了,也不指望她干活,只要不闹事,一切都随她。
就算安老太偷了东西,看在她儿子儿媳的面上,云见山若是做得太过,未免过于绝情。
不过云见山也没想做那麽绝,只想着把人教训一番,再把人从膳堂调走。至于调到何处,就是书院该操心的事情了。
云见山当即吩咐招财:“你给我好好盯着她,摸清楚她到底有没有偷东西的。”
“少爷,知道了,我肯定查清楚。”
说完,招财也帮着去干活了。云见山则是留在房间看账本,账本很简单,每月收入十两银,支出就是购买粮食、油盐、菜蔬。
粮食几乎都买粗粮,一月买十石,也就是一千斤粮食,十斤盐,七十斤油,四十斤肉,两千斤蔬菜。
接着,云见山去看了库房,里面空空蕩蕩的,没多少东西了,他再不进货,膳堂就得断粮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