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仁杰接过信封,拆开封口取出来里面的纸张,他垂下眼眸,一边展开纸张,一边余光观察着祁遇詹两人。
祁遇詹到现在已经大致能猜出时未卿的计划了。
对他和时未卿对话,时仁杰没有打断或插话,那就是对他们都有怀疑。
祁遇詹猜信上内容与他们有关,时仁杰才会不避讳当场拆看。
心里有了计较,他顺着时未卿的话,接道:“今日也是怪我,被时少爷侍从委托去救人,未想竟对时少爷一见钟情,当时心神被时少爷深深吸引,并未察觉你身有异样,才有了这样的结果。”
说着,祁遇詹起身走到中间,面上带着找纸真诚,行了一个晚辈礼,“我今日在这里就是要向巡抚大人求娶时少爷,时大人放心,若将时少爷嫁于我,我必对他爱护非常,不会让他受半点委屈。”
那封信外面是甲大的字迹,而纸上写的就是甲大查出来的结果。
那上面写着几条消息,一个是关于汝宣郡王的,说他没有在梧州查到过祁遇詹蹤迹。
其余都是关于时未卿的,写明了他和淩非何的通信十三天前就断了,以及与何楼确认的今日之前时未卿还是处子之身,再就是他前日酉时进过书房。
最重要的一条是,甲大查到了时未卿出府之后,有墨莲居的人来给他送信,是要告知身形与张三相似的那人有事,计划有变改日。
时仁杰把这些零碎的消息串联在一起,终于确定了今日之事到底是谁所为。
现在时未卿对祁遇詹的求娶没反感也没抗拒,以方才他的言论甚至可以说是在促进此事。
以及祁遇詹对时未卿态度不确定而做出的试探,落在眼里时仁杰都是在证实他的论断——
自己儿子借由自己女儿和孔行镜对他的算计,筹划今日之事,解决他与淩非何的亲事,并得到他爹爹的玉佩。
结果其中出现差错,提前準备的人未到,又中了药,最后阴差阳错便宜了汝宣郡王。
时仁杰收起信擡头,他面前正在求亲的郡王显然并不知道自己被利用了,只以为此事是巧合,但他所为,着实不算无辜。
然而事实却让他不得不做决定,以现在的时未卿嫁给淩非何,不是结亲而是成仇,这样狠绝不计后果的做法,最后谁也讨不到好。
只是,时仁杰还是恼怒祁遇詹让他儿子在那失了清白,不想太快同意,準备再试探试探他的诚意。
他正要开口拒绝,书房的门又被敲响了,林观去开门,这次他回来时身后跟了一个人。
樊魁要是在场,他就会认出此人是负责接应之人身边跟着的死士之一。
死士没管书房内的任何人,附到时仁杰耳边低声道:“主子,汝宣郡王并未出现,不知所蹤,带兵的是他的近身侍卫。”
时仁杰垂眼听着,而后挥了挥手,道:“无碍,继续便可。”
死士没有多余的话,收到命令就立即退下了。
而时仁杰的态度一下子有了转变,想起刚才祁遇詹说的承诺,他并没放在心上,漂亮好听话谁都会说,然而做不做就是两码事。
让时仁杰重视的是祁遇詹选择了时未卿。
他打探过齐王一家,汝宣郡王不受齐王宠爱,又与齐王妃不合,如果嫡子掌权他这个庶出的处境只会更加艰难,甚至有性命之危。
现在汝宣郡王能带兵到梧州必不缺乏野心,很可能从一开始就有了从他这另谋出路的心思。
祁遇詹和时未卿迟了这麽久才到时府,时仁杰以为他先将八千士兵送到了校场。
现在却是,他放下如此重要且看中之事,只是为了陪时未卿回时府。
这一点足以说明他对时未卿的重视,若再深论,就是对时府,对他这个鄂州巡抚的重视。
时仁杰视线一转,仔细打量这位据说阴晴不定的郡王,现在他完全看不出来,只能看见一言一行都是对自己儿子的温柔。
不管是真情假意,不管所图是不是他的支持,他为了时未卿不惜开罪鄂州都司指挥使是事实。
不管怎样,这都可以算是一个示好,投靠或者合作的。
时仁杰最初想选的就是能护住时未卿的夫君,现在有了即将完全把他掌控在手中的人选,就不必再舍近求远。
至于那个前途无量的布政使,时仁杰眼神冷了一瞬,身份存疑,不成也罢。
但若这位郡王是僞装的呢?
时仁杰垂下眼睑遮住眼中的狠辣,他与齐王也不过是短暂的合作,等事成以后,他坐上那个位置,齐王反而要仰仗他。
这位郡王若是僞装一辈子不漏破绽就算了,反之就要看情况,最后要不要他留一条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