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家一定会急的跳脚,这显然是在世卿世禄、九品中正制这些制度上撕开了一个大口子,碰到了禁脔,也不知道会这些士族会有如何疯狂的反扑。
这段时候,自己一定要提醒陛下小心世家的反抗,也不清楚他们会不会使用派遣刺客这种绝招,希望不要如此。
因为徐鹤鸣也能看出来,累世官宦的一些不利之处,魏国官场现在已经变得血液陈腐,庶民的上升渠道被堵死,这不是什麽好事情。
找不到出路的那些读书人,最后会干出什麽都不奇怪,难免会有人忍受不住不见希望的苦等,而选择投靠别的势力,这样的人才流失,显然并不利于陛下的统治和江山稳固。
她想到自己的家族,徐氏族人出任武职的多一些,这倒没什麽,不过是各凭本事罢了,陛下又没有禁止世家子弟从军,应该也是可以参照这项制度。
如此一来,徐氏将门,自小要求严格,多数族人弓马娴熟,更不会受到太大影响。就算是从军,她也有这个自信,族人们依靠能力也能最后纷纷出人头地。
反正出身将门,徐氏很多人早就有了不得好死的觉悟,也许某天就会马革裹尸,战死沙场,这一点也不奇怪。徐鹤鸣自己在进入城防军之前,早就写好了遗书,安排了继承人,并不会因为家主身故,而导致家族受到太大损伤。
这项军功爵位制度出台后,徐氏说不定还能多出一些爵位来,至于银子和田宅没有什麽可值得稀罕的,家里也不缺那些,以往的那些先皇们封赏的就已经足够了,但那些士兵们应该很喜欢。
只是这样的天才,这样的大胆创新,从无到有,创造出来的全新体系,细细品味越来越有可行性,这并不是一味的堵死了世家的晋升,对于还保持着尚武传统的武将来说,影响并没有特别大。
这样子军中士兵拥护,将领们大多数也不会强烈反驳,军中就足以成为陛下的依靠,握住了兵权,还能有什麽可怕的,世家大族就算是喊得再响亮,反抗的再激烈,哪怕是动刀子呢,也不会是军队的对手。
因为他们的人手,如何能跟动不动就上万规模的正规军相比,而且甲胄和弩箭等等这些杀伤力巨大的武器,基本都在军中,世家真要是想作乱,也会容易平息。
真是妙啊,陛下心念转动之间,就能考虑这麽多,拿出一个看起来很有希望的雏形来,这就是她认定的君主,如此的不凡,见识卓绝。
徐鹤鸣为拥有如此君主感到自豪和骄傲,更加心悦诚服,拜服于他海一般广阔的智慧之下,如果说原来是感动于知遇之恩,拔擢之情,勇武精神,以及无条件的信任,现在这种情绪里,已经参杂了更多对强者的敬佩。
这里的强,并不是真正的武力如何强盛,而是头脑智慧的杰出,这偏偏很难在后天大量提升,陛下年幼就有如此远见卓识,这是天赐的聪颖啊。
徐鹤鸣觉得武功是可以锻炼的,后天也能缓慢提升,除非体质不合适,否则练习后总该多多少少有些收获,因此并不会因为自己武艺高强,就觉得有什麽了不起。这些不过是从小就不分严寒酷暑的演练,所以才得到的结果。换了其他人,也是如此。
可这样的眼光,这样的考量,却很难得。聪慧的圣君高坐于堂上,他所见到的是常人难以看到的风景,这是掌握了国家命运前途的掌舵人,拥有这样智慧的领导者,那麽国家一定会行走在越来越兴旺的道路上。
因为陛下早已对于可能会遭遇到的危险暗礁了然于胸,不等她抖搂军中虚弱无力的现实,就这样提出了很好的办法,可以说比她所能想象的还要有效。
真是圣人天子啊,徐鹤鸣激动不已,心中为国家有了这样的主君而感到高兴。
这些想法在脑海中飞快闪过,她在现实中不过愣了愣,等到回过神后,收回兴奋的心神。
看着下面积极的请战,她反应不慢,出战热情高涨是好事,现在正是紧要关头,有了这样的有生力量加入,态度还这样积极,肯定会对战斗有大好处,带着排好队的旧人,简单安排了作战计划,就直接出城了。
兵贵神速,从开口要出去,到率军出城,前后不过几分钟罢了。
徐鹤鸣挺身纵马,高大威武的身姿雄壮有力,□□宝马神骏不凡,一身贴合的甲胄衬得越发英姿勃勃。
身后紧紧跟着黑甲护卫,扇形排布,再之后是大量的步卒。穿着破烂的城防军面黄肌瘦,看着随时能倒地不起,却急不可耐的往前沖锋,没有偷懒耍滑。
士气可用,这看起来算是有些模样了。前后的变化如此明显,而这都赖于皇帝的那段战前发言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