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师帮沈沐拿来了新的校服,他才回过头来,忍不住问道:“他谁啊?”
“什麽他谁。”
“就刚刚那个人啊,没穿校服的那个。”
“哦,人家是插班生,明天才来上学的。”
“那他是从哪儿来的?”
沈沐也不知道自己为什麽追着问。
“这我就不知道了,什麽时候你还关心起陌生人了?”
老师忍不住吐槽,要知道,沈沐跟他那个沉静的哥哥可不一样,一天到晚咋咋呼呼,还目中无人不可一世,哪里有閑心关注一个陌生人,现在他这样实在是反常。
“没事,就随便问问而已。”
沈沐烦躁地抓了抓头发,到底见没见过那个人呢。
第二天早上,宋沅六点半就起了床。
他们所租住的地方是在城关镇,房子是清一色是四层小洋楼,不过年代久远,外表看上去很是破旧,砖红色的楼身都斑驳不堪。
好在离学校近,交通方便,房租也便宜。
徐芬和柳谦就住在楼上,彼此之间也好有个照应。
搬来了这里,一切都是新的,新的环境,新的邻居,新的心境。
一切的旧事物和烦心事好像都一扫而空,这里的空气都要热闹快活许多。
经过好几天的装修与打扫,两居室的房间也颇有了几分家的感觉,虽然小了一些,但胜在干净整洁。
宋沅起床洗漱完后,就来到餐桌前吃早餐。
蒋素英还没起,她劳累了这麽多天,睡得很沉,留给宋沅的早餐很简易,就是包子和豆浆,包子加热一下就可以,而豆浆是用暖壶里的热水沖泡的。
宋沅吃好后收拾了餐具,背起书包就轻手轻脚地出了门。
市一高的节奏比平安镇的佳成中学要快得多,每个学生必须六点五十之前到教室,经过半个小时的早读后,再给二十分钟的早饭时间。
时间紧张,大部分走读生都选择在家事先吃好饭,利用学校规定的早饭时间来预习功课。
宋沅也是如此。
他步行十分钟就到了学校,天刚明,淡淡的雾气中和校门口暖黄的路灯下,全是穿着市一高校服的学生在穿行。
整座城市逐渐苏醒过来。
校门口停了一辆黑车,这个年纪的学生对车牌已经有了敏锐的感知力,其中有人认出,那是一辆奔驰,属于九十年代末的顶尖品牌。
他们有的忍不住驻足观看,有的则见怪不怪——毕竟沈家的那两位少爷天天都这副架势。
有时他们都在讨论,出身自这麽有钱的家庭,何必还来受这上学的苦。
不过也就只在背后说说罢了。
宋沅对身后的哗然浑然不知,他早在奔驰停下之前就进了教学楼。
市一高的班级分为卓越班、实验班、普通班。
卓越班和实验班实行小班额教学,一个班仅有三十到三十五人,一共有三个卓越班和一个实验班。
卓越班彙聚了全年级的前一百名,而实验班仅有几个百名左右的优秀学生,剩下的全是关系过硬塞进来的。
校方为这两种特殊的班级安排的师资也是最好的,每年都等待卓越班的人为校争光,以及实验班的人大手一挥“回报母校”。
剩下的,就是八个普通班了。
普通班的容量达到了五六十人,实际上的数目比这还要多,学生质量和师资力量也完全比不上卓越班。
宋沅所在的七班,就是一个普通班。
对外招收的插班生名额本就少之又少,能进普通班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八个高一普通班和其他年级的普通班占一栋教学楼,那些所谓的尖子班跟他们相隔很远,大概是一个操场的距离,平时根本都接触不到。
某些方面来说,这也是帮助学生保持心理平衡的一种。
宋沅跟在班主任身后走进教室,嘈杂的环境因为他的到来瞬间安静。
简单的自我介绍后,宋沅根据班主任的指示,坐在倒数第三排靠窗的位置。
这个座位倒和他在佳成中学坐的挺像,宋沅心里没什麽抗拒的。
很快就开始早读,宋沅努力静下心来,念出书上那枯燥的内容。
一串又一串的字符在嘴中过去,却根本不往脑子里进,宋沅一直很不喜欢大声念这种形式的学习方式,毫不夸张地说,这让他的脑子嗡嗡作响。
一连四五天,他都在尽力适应这所学校的高压节奏,以至于连吃饭都提不起胃口。
太卷了!真的太卷了!
宋沅在心里默默哀嚎,这只是1998年而已,要不要这麽卷。
周一回到学校的时候,一进班就发现气氛有些奇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