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着看 > 都市言情 > 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 第531章 只有利益

第531章 只有利益(1 / 1)

第531章 只有利益

大唐的运河每年吞吐粮食数百万石,尤其是今年的运河,其运量几乎要到了极限,许圉师给的奏报越来越全面,运河的建设到了如今,治理比建设显得更重要了,也更难。

今天,李承乾看完了奏报,又与父皇去太液池钓鱼,宫里宫外都在为了父皇的六十大寿忙碌,母后与苏婉时常走在一起安排着事宜。

父皇坐在太液池边,须发已白。

柴绍过世了,卫公也不在了,郑公过世了,房相也过世了,现在的父皇看起来寂寥很多。

平日里父皇与舅舅走得很近,李承乾看了看四下问道:「今天舅舅没来吗?」

李世民道:「辅机与知节去看敬德了,敬德七十多岁了,也是一天不如一天了。」

父皇早在几天前就去看望过尉迟大将军,征战半生的大将军已到了晚年。

李世民又问道:「那小子呢?」

李承乾道:「下了早朝就跟着上官仪走了。」

李世民低声道:「嗯,挺好的。」

父皇钓鱼还是老样子,坐在太液池边的高台上,底下坐在五个内侍,每个人手里提着鱼竿,正聚精会神看着鱼线,不敢有一丝懈怠,盯得眼神累了,他们就使劲眨了眨眼。

而父皇就这样斜靠着柱子,手里拿着一卷书,双脚搁在暖炉边,悠哉看着书卷。

父皇都是太上皇了,钓鱼而已,自然不用父皇亲自动手了。

李承乾揣着手站在一旁,抬首道:「每年下雪的时候,太液池的景色都好看。」

李世民道:「听明达说,近来关中的下雪天比往年少了?」

「是啊,倒也不足为奇,关中每年有雪就挺好,若是雪天短暂也挺好的。」

「雪天太短也不好。」

还有些许的雪花落在平静的水面上。

有鱼儿咬钩,一个内侍将鱼钓了上来,而后双手捧着道:「陛下,有鱼了。」

李世民依旧坐着,只是笑着点头。

内侍会意就将鱼儿放入了一旁的水盆中,接着去钓鱼。

李承乾依旧站在一旁,若是父皇多准备一些人手,比如说在太液池的一侧放满了鱼竿,这个池子的鱼也迟早会被父皇钓完的。

这麽多年了,父皇行事还是这般大开大合的架势。

李世民回头看了看站在身边的儿子,问道:「你将禄东赞放回去了?」

「嗯。」

「你就不担心禄东赞回到吐蕃蓄养兵马再去攻打河湟松州?」

李承乾蹙眉道:「儿臣觉得禄东赞不会这麽做,再者说儿臣也不想在这种事上浪费心力,很多细枝末节的事儿臣不会过问的。」

又见父皇很是疑惑,李承乾接着道:「假设禄东赞在吐蕃作乱,那就是吐蕃都护府与吐蕃崇文馆的职责。」

「职责?」

「儿臣用人不疑,他人的职责儿臣何须疑虑?」李承乾又道:「再者如今儿臣也能说一句禄东赞老矣。」

李世民感慨叹息,在池边的冷风中吐出一口热气,言道:「朕当年要是有你这般底气就好了,可叹呐。」

言语中有种岁月不饶人的感觉。

李承乾抬首道:「其实父皇也没将禄东赞放在眼里不是吗?父皇想要的是更大的拼图。」

李世民道:「是啊,朕很久没有新的拼图了。」

喝着茶水,坐在水榭内,李世民看着此时的景色,又见内侍钓了鱼上来。

这些鱼也不是钓上来就要吃了,偶尔一两条也会吃,可多数时候钓得多了,也都会放生。

「母后。」

「嗯,这些天为了你父皇的大寿忙前忙后,你也别疏忽了国事。」

「母后放心。」

李世民听着话语声,见儿子走远了,又见妻子端着一些糕点而来。

长孙皇后太后将盘中的糕点放下,坐在炉子边缓声道:「这是褚亮的妻子从江南送来的糕点。」

李世民看着妻子的白发垂落,询问道:「是为了太子师的事。」

「朝中的事妾身倒是不知,也不曾听婉儿说起。」

李世民拿起一块糕点,放入口中吃着道:「朕倒是听说褚遂良与许敬宗为了争抢太子师的位置大打出手。」

「他们倒是觉得承乾真会从他们这些人当中选老师?」

李世民道:「嗯。」

长孙皇太后拿起一旁的大氅,给丈夫披上,而后继续织着衣裳。

皇太后所织的这种毛衣,在坊间也有不少,而且只需要几根木棒就能织好。

虽说这种衣服穿着并不是太舒服,胜在保暖,而且已成了长安妇人们的一种风潮。

李世民也拿起毛线坐在妻子身边,努着下巴蹙眉织着。

夫妻俩都很清楚,承乾是一个什麽样的孩子,朝臣是有职责的,皇帝也有职责的,在职责所系之间承乾向来是一个将界限分得很明白的人。

因此,承乾在处置政事时不会动用感情,任何想要用感情去打动皇帝的人,都会碰一鼻子灰。

别人想要用血脉所系的话语来从皇帝这里得到便利,承乾向来是看破,不会说破,只会安静地看着别人流泪。

这才有了如今的皇帝不近人情的传闻。

李世民是不喜这些传言的,毕竟儿子是皇帝,明明这个儿子为人处世都很好,很有分寸,政事处置得体,却还招来这麽多不好的传言。

「近来青雀打算出个远门,过了冬至宴之后就要动身,说是把李欣这小子交给我们两位老人家抚养。」

听到妻子的话语,李世民道:「朕都管不住这些孩子了,他去做什麽?」

长孙皇太后道:「说是要去看看中原各地的土地,先去蜀中看看蜀中的盐井。」

见眼前的丈夫也没心思听这些,就不再多言了。

随着太上皇的六十大寿临近,长安城也提前热闹了起来,皇帝有旨,冬至那一天解除宵禁。

张大安也在冬至前,赶到了长安城,他只比太子晚到了半个月。

京兆府,颜勤礼看着他递来的奏章,问道:「如此来说,王玄策,刘仁轨他们也快回来了?」

张大安回道:「是的。」

这是第二批回到长安的安西军。

见颜府尹神色不太好,张大安道:「怀英也快到长安了。」

以张大安的官职与资历还不足以去面见陛下,因此他的工作由京兆府尹颜勤礼来问询。

颜勤礼是想着狄仁杰,其实不止他自己,还有狄知逊与许敬宗。

本来就是在京兆府众人眼皮底下长大的孩子。

颜勤礼看罢了文书上的事,道:「刘仁轨推举你任京兆府尹。」

张大安行礼道:「下官惭愧。」

「朝中新任命要在来年的上元节之后,等到了上元节安西军也该都到长安城了,到时候会有不少新任命。」颜勤礼走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道:「你先适应如今的长安变化。」

张大安作揖道:「谢颜府尹照拂。」

颜勤礼道:「你能不能成为京兆府尹也不是一封举荐奏章可以决定的,朝中的任命都要经过中书省复议再复议,特别是升迁与贬黜的事宜,如今中书省有十六个中书侍郎,届时有的热闹了。」

言罢,颜勤礼看着外面的夜色道:「你还记得许圉师吗?」

「记得。」

「今年,陛下让他任中书省侍郎身兼河道监正,这朝堂早就不一样了,你且多看看吧。」

颜勤礼离开之后,张大安还站在原地,因已入夜了,京兆府的堂内只有烛火点着,显得有些昏暗。

原文在六#9@书/吧看!

从西域回到长安城的张大安反倒是有些水土不服了,这两年在外都习惯了,再回到长安颇有种不适应的感觉。

翌日,张大安就回家祭拜了过世多年的父亲,离家多年总算是回来了。

之后,张大安又去拜会了张柬之,还要给狄仁杰送信的。

如今的张柬之留着短须,正在给一群新晋的官吏讲课。

文林馆,多是官吏上任之前要来的这里经过考试的地方。

朝中将这里当作官吏上任前,进行再教导的学馆。

张大安拿着狄仁杰书信等在门外,听着张柬之给这些人讲述,这里讲的多是一些郑公当年留下来的话语。

还有一些戒奢以俭的话语。

正因这里是关中,陛下才一直倡导戒奢以俭,否则关中这麽多人口,如何去养?

一边关中要不断地吸纳资源,不断地储备资源,一方面人们也要节约。

为了关中长久之计,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都要简朴生存。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活法,贞观年间或许不必如此,因当时的关中还没有这麽多人口,可也没好太多。

如今关中粮食又到了八钱一斗,可谁要是浪费粮食与水,都会被人数落。

为了不被人数落,就连大人都要从小教导孩子,要节俭。

等讲课结束了,张柬之得到书童的禀报,这才走出来,道:「张大安?」

「正是。」

张柬之解释道:「这几个书童都是李善的弟弟,李善是老夫收的门生。」

弟子或许只能有一两个,但门生可以有很多个。

也就是说张柬之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弟子。

张大安递上书信道:「这是狄仁杰让在下送来的。」

张柬之拿过书信一边看着一边走着,又道:「慕容顺也加入远征了?」

「那时候下官就离开了葱岭,之后的战事在下就不清楚了。」

张柬之道:「去年陛下命人修建了昆明池,与老夫一起去看看?」

「好。」

如今的昆明池边有几间小屋,那都是看管这里的官吏。

张柬之道:「现在关中也有河道监了,这关中的人口越来越多,水源也就越来越重要,两百万人口啊,哪怕是几十万口人,每人一张嘴都能将这池水喝光了。」

说着话,两人来到昆明池边,因穿着官服没有受到阻挠。

张大安望着平静的昆明池,疑惑道:「以前的昆明池没有这麽多水,也没有这麽宽广。」

张柬之道:「朝中将这称之为水库,就像贞观年间建成的淤地坝,既是堤坝又是水库。」

「近来还有人向陛下进谏有关迁都之事吗?」

「没有。」

两人沿着河岸走着,张柬之又道:「朝堂上没人说过迁都之事,朝臣不会直说,但会旁敲侧击,英公给朝臣们转述过陛下的意思,洛阳很好,陛下会时常去看看。」

张大安是从贞观年间走来的人,他的孩童时期就是在李唐的内忧外患中长大的。

李唐能有如今的局面不容易,现在的皇帝在关中的民心颇重,自建设关中开始,李唐皇帝的根基一直就在关中。

一道旨意能让两百万人一起节俭,足见其旨意之下,这位皇帝在关中的号召能力,强大得令人发指。

换言之,只要皇帝一句话,两百万人都可以是皇帝的大军。

君与民向来是个很复杂的议题,而两晋之后,一边是士族风光,一边是民不聊生。

可能,现在的皇帝也常看史书,很清楚知道历代王朝走过的前路是什麽样的。

对此,张大安只能这麽理解,站在重修过的昆明池边,总觉得有种无比的畅快之感。

「是啊,皇帝是不会迁都的,至少现在这位皇帝不会。」

张大安不知狄仁杰交给张柬之的信中都写了什麽,回到长安城时,已有不少不良人在长安城巡视了,因为明天就是冬至了,就是太上皇的六十大寿。

南诏是西南的边陲小国,如今与吐蕃接壤,南诏这个国名还是当今陛下赐予的,现在的长安坊民也都知道南诏这个小国,却不知南诏以前叫什麽。

皇城,李世民坐在自家的庙堂内,看着一众灵位沉默不语。

李承乾带着儿女正在祭拜。

「承乾,你说朕的灵位该放在哪个位置?」

「父皇想放在哪里?」

李世民扭过头,不想回答,还有一种随你放哪里的架势,不满道:「你自小就喜反问别人,当年也是,现在也是,当年李纲教导你的时候,你不是这样的。」

李承乾道:「只可惜老先生过世得太早。」

「朕当年也忧虑过该不该让李纲继续教导你,朕想着想着……没想到他老人家就过世了,不提也罢。」

李承乾面带笑容,让身边的孩子拜完祖辈就离开。

黄昏落在父子两人身上,李世民又道:「阴山有消息送来,李思摩快老死了。」

李承乾在一旁坐下,缓缓道:「他给大唐的价值有多少,儿臣就给他的后人多少厚待。」

「你一定要说得这麽冰冷吗?」

「父皇放心,儿臣的政治只有利益,不谈感情。」

(本章完)

最新小说: 顾少难撩只好用上超能力 开局八百海贼大军 我的白狐殿下 大秦之系统骗我在仙侠世界 白重生了,娃都满一岁了/我重生后,世子追妻火葬场了 惊!逃生BOSS竟是我网恋对象 九零之我又穿回来了 无限:清冷美人被邪神盯上了 替姐姐嫁给九千岁 龙族:悼亡者的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