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着看 > 都市言情 > 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 第476章 漫长的人生

第476章 漫长的人生(1 / 1)

('

第476章 漫长的人生

「老夫看见了,你那一脚踹在了使者的膝盖上。」

蒋师仁冷哼道:「你看什麽见了?你哪只眼看见某家踹他了?」

「你休要狡辩!」

闻言,蒋师仁也来了脾气,他张口大声道:「是他自己摔下去的,凭什麽说是某家踹的。」

那御史的年纪不小了,再开口道:「两国交战还不斩来使者,你怎能殿前行凶!」

王玄策道:「某家看到了,那使者真的是自己摔下去的。」

「哼!王将军走在前面还能看到身后发生的事?你后面是多长了一只眼吗?」

也不知是哪个御史附和一句,王玄策上前道:「老夫就是看到了,怎麽?就你能看到,老夫看不到?」

梁建方也停下了脚步,靠了过来站在了蒋师仁的身后,道:「尔等御史平日里跋扈也就罢了,还敢欺负某家麾下的将领!」

「梁建方!你胆敢包庇麾下将领,你也该论罪。」

见人就要冲上前,已卷起了朝服的袖子,裴行俭连忙拦道:「梁将军,大殿之前!大殿之前呐!」

眼看又要打起来,那位御史身后也跟着不少御史台的同僚。

武将与御史双方站在太极殿前,剑拔弩张。

敢与梁建方叫板的就是新任的谏议大夫孙处约,此人乃是与来济等人同辈的博学之士,在朝中或御史台也颇有名望。

孙处约大声道:「有本事你现在打死老夫,否则老夫现在就去告知陛下!」

「娘的!」梁建方卷起了袖子,大喝道:「弟兄们,这御史胆敢欺凌我等!」

「给我打!」

双方在殿前当即拳脚相交,殴打成一片。

许敬宗看着这场面,感慨道:「当年老夫也是这般意气风发。」

上官仪道:「是呀,朝堂依旧,大唐依旧。」

许敬宗看了看上官仪与李义府,问道:「你们两个也是御史台的,怎麽不去帮忙。」

本着看热闹不嫌事大态度,许敬宗打趣的问道。

上官仪叹道:「老夫年迈了,不善拳脚,告辞。」

李义府道:「我体弱多病,怕被打死。」

这上官仪年才四十就说年迈,一个李义府杀了这麽多官,还说体弱多病,许敬宗由衷地感慨,大唐的才俊真是越来越多了。

太极殿前的乱架一时间越打越凶。

宫里的内侍与殿前的侍卫也都见怪不怪了,很是熟练地去禀报陛下。

李承乾坐在兴庆殿前,正喝着茶水,嗮着太阳看文书。

内侍道:「陛下,大殿之前,将军们与御史们打起来了。」

李承乾平淡地问道:「因何事打起来了?」

「那大宛使者摔断了腿,有御史指认是蒋师仁下的黑手。」

李承乾搁下茶碗,又问道:「那大宛使者还活着吗?」

杨内侍回道:「陛下放心,老奴已让人将大宛使者打晕了,断不能当场指认的。」

李承乾稍稍摆手道:「馀下的事朕就不吩咐了。」

杨内侍会意一笑,又道:「老奴这就让人将那大宛使者送出去,绝不会再出现在人前。」

待他带着几个年轻内侍离开,李承乾依旧看着手中的文书。

这朝中的将军们越来越年轻气盛了,这当然是好事了,只不过容易闯祸,还要有人帮他们找补,希望他们以后能够灵醒一些,真是不懂事。

现在的大食内部,他们情形恐怕不太好,若大食还是一如既往的好,他们的哈里发也不会这个时候让人来议和,而且大唐还没有正式的宣战。

足可见他们的忧虑,以前在西域的传说中黑衣大食灭了波斯,这等威风令葱岭诸胡畏惧。

可两国之间的较量从来不能只看前线,不然智谋盖世的诸葛武侯出了祁山后,说不定就平定中原了,也就不会有那望天兴叹。

两国较量比拼的是综合实力,现在的大食人恐怕在内部并不安稳,在这个时间段的大食出了一件事,他们的先知穆罕默德过世之后,那些实力强劲的大食贵族开始了夺权。

大致上,李承乾觉得应该是这个节点,应该是与阿里有关,也就是先知留在世上最后一支纯洁血脉的传人,多半是被刺杀了。

大唐自然是不可能议和的,就如此草率地议和,往后边陲诸国会怎麽看待大唐。

自父皇在位开始,不论是北征突厥,还是灭漠北,再是东征高句丽,失去的总是要拿回的,有仇的总归是要报的。

李承乾自语道:「朕应该让大唐的风气好好延续才是。」

陛下就这麽自语了一句,让殿内殿外的太监又困惑了。

李承乾又拿起一份文书,这是褚遂良所写的,这人像是想不到劝谏的理由,寻找了一个新罗婢的由头来劝谏。

这种劝谏的好处就是,皇帝采纳了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哪怕皇帝不采纳,对他来说也没有任何的负担。

这种劝谏,是那种不管皇帝接纳与否,都不得罪的结果。

与许敬宗相比,褚遂良反倒显得更聪明了,能在皇帝面前有存在感,还能说出一些不会有大影响的决策,不论皇帝怎麽选,都是皇帝圣明。

其实新罗婢是东征后,才开始大规模出现的人群,她们是东征胜利之后的附带物。

更像是大唐在高句丽如饕餮进食之后,顺便打包待走了一些零嘴,新罗婢就是如此。

而之后这些新罗婢进入中原之后,就像是东征胜利之后的剩菜,被唐人不断消化吸收,成为了另一种养分。

这种养分说不上坏,也说不上太好,是大唐与新罗的来往中,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局面。

金春秋为了讨好大唐,恨不得让所有的新罗女人进入大唐,成为新罗婢女。

在这个生产力还很匮乏的大唐,人口是一种提振生产力的手段,这种「剩菜」被坊间人们消化,而大唐社稷也在吸收着其中一部分的养分。

并且这种风气在还没掏空新罗之前,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也就金春秋至今还活得好好的,也不知他的寿命怎麽会这麽长。

见到陛下看着文书蹙眉,内侍们将姿态放得更卑微,连呼吸都是小心翼翼地。

', ' ')('

在这个战争还很古典的时代,将士们在战场的拼杀,想要与之换来的就是财富与阶层的跃升。

就如怛罗斯一战,充分体现了自贞观年间的战争风气,当唐军葱岭四城,带走了能带走的一切,人口,牲畜都被运送到了伊犁河。

虽不知唐军将领们私自带了多少,但从通关的文书上来看,绝大多数都交给了朝堂,至于他们是怎麽在战争中得到财富的,那就只能说个中自有个中高手。

将士们在战场上得到的财富与军功自然是属于他们的,而一个靠着关系晋升的官吏,哪怕是你多麽地光明磊落,也会被人们用羡慕以及嫉妒的目光,骂一句奸佞。

因此啊,即便是将军们胡闹,且爱闯祸,他们的人脉自上而下,一直是那麽地好,人脉也保持着向上且扩大的趋势。

这些事,李承乾觉得都不需要在意,野蛮的大唐需要有扩张的动力,不断去开拓疆土获得资源。

将今天各部送来的文书看完,李承乾就离开了兴庆殿。

等陛下走远了,站在阳光下的太监们这才上前将陛下的文书都收拾起来,就将桌子晒在殿外,天黑之后再将桌子搬进殿内。

去年的冬季是寒冷的,今年刚到上元节,关中就吹来了一阵阵暖风,暖风令兴庆殿前的银杏树,也早早抽出了新芽。

李承乾迈步走到武德殿前,看着正静坐在阳光下的爷爷,道:「孙儿刚忙完国事了。」

李渊感受着阳光的温暖道:「最近也不知怎麽了,总觉得身上凉飕飕的,二郎啊,把龟兹人进献的毯子拿来。」

听到爷爷的话语,李承乾神色平静点头应声:「嗯。」

后方的内侍悄悄抹着眼泪,老太爷越来越糊涂了,老得都有些神志不清了,内侍忍着抽泣将毯子盖在了老太爷的身上。

今天的阳光如此温暖,万里无云又无风,几个内侍都被晒得有了汗意,可老太爷怎麽还觉得冷。

李承乾抓着爷爷形同枯槁的手,道:「还冷吗?」

李渊闭着眼道:「不冷了。」

安静地陪在爷爷的身边,李承乾又将毯子往上提了提,一直盖在爷爷的下巴处。

现在的爷爷就像是个孩子,喜怒无常,记性也越来越差了。

就这麽坐了一个时辰,李渊缓缓道:「承乾啊。」

「孙儿在。」

「朕有多久没喝酒了?」

「有十二年没有饮酒了。」

李渊深吸一口气,再次闭上眼,缓缓道:「朕……朕想饮酒了。」

李承乾道:「拿酒来,拿最好的酒。」

「喏。」内侍早就哭红了眼,脚步匆匆去拿酒。

酒水倒入碗中,李渊拿起酒碗稍稍啜了一口,抿嘴道:「这不是好酒,朕尝不出酒味。」

内侍忽然跪在地上,抽咽着道:「陛下,这是最好的酒水了。」

李渊冷哼道:「休要骗朕,朕喝遍天下美酒,岂会不知什麽是好酒?」

言罢,老太爷放下了酒碗,裹着毯子继续侧身躺着。

李承乾坐在爷爷身边,看着爷爷的呼吸起伏,一次又一次,平稳又显得很重。

爷爷还会偶尔吹气,胡须也跟着飘动着。

夜里,东阳来到武德殿,她诊脉良久,又看了看爷爷的口中,再观察爷爷的脸色,而后又快步走到殿外。

「爷爷的身体如何了?」

东阳低声道:「妹妹也没把握,爷爷太年迈了,全凭爷爷自己了。」

李承乾望着星空,道:「那就让爷爷好好度过人生的最后一段时光吧。」

东阳悄悄抹去眼泪,道:「妹妹知道了。」

翌日,李世民与观音婢一起来到了皇宫,与一群孩子来到武德殿陪在老太爷身边。

朝野依旧很忙,朝中要修建安西四镇,要建设安西都护府,还要建设漕运,皇帝的钱被一车车地运出皇宫,送去各地。

而这些钱到了各地之后,会交到修建漕运的各地乡民手中。

于志宁站在城前,对英公道;「陛下,从未想让那些世家再回来,谁都可以富裕,可唯独门阀与世家,官吏不能富裕。」

李绩望着远去的护送兵马,道:「近来总觉得心神不宁。」

英公越年迈越相信自己的直觉,往往这种直觉到了最后都是对的。

乾庆七年,四月,清明刚过三天,武德殿内聚集了不少人。

李承乾端着酒碗,道:「爷爷,多喝两口酒水。」

一连喝了两碗,李渊面带笑意地卧在椅子上,道:「这才有点酒味,朕感觉又回到了年轻的时候,二郎啊。」

李世民红着眼上前道:「父皇。」

李渊伸出颤颤巍巍地手,落在这个儿子的肩膀上,道:「朕还想再高歌一曲。」

李世民道:「父皇尽情高歌。」

人呐……谁都想要活五百年,武德殿内,爷爷嗓音带着些许嘶哑,唱起了这些年一直在唱的那首歌。

这一刻,老太爷容光焕发,高声地唱着,武德殿内的孩子们安静的听着。

直到最后一声唱完,爷爷终于又躺了下去,似乎是累了,闭着眼还有鼻息。

宫里的内侍与宫女忙碌地走动着。

今天夜里,李世民让孩子们与观音婢都去休息。

武德殿内就剩下了父子爷孙三人。

李世民道:「李淳风去哪儿了?」

李承乾道:「李道长为儿臣,去准备身后事了。」

李世民道:「世间皇帝都在寻求长生,有人说每当礼法丧乱,那些自称有着长生秘术的方士就会无故出现在人间,李道长说每当这些人出现,这天下就会死很多很多人,可从未有一个皇帝长生。」

「父皇啊,爷爷经历过奔波,也豪气云天过,自北周起,爷爷历经隋文帝,隋炀帝,再到如今,爷爷的一生始终都是灿烂的,爷爷一生从未遇到过低谷,他老人家一直都是骄傲地活着的。」

「儿臣听说人的一生是短暂的,但谁又敢说人生无意义,人生是漫长的,是不能称量的。」

(本章完)

', ' ')

最新小说: 顾少难撩只好用上超能力 开局八百海贼大军 我的白狐殿下 大秦之系统骗我在仙侠世界 白重生了,娃都满一岁了/我重生后,世子追妻火葬场了 惊!逃生BOSS竟是我网恋对象 九零之我又穿回来了 无限:清冷美人被邪神盯上了 替姐姐嫁给九千岁 龙族:悼亡者的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