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页(1 / 1)

('

兵役、兵役。

如果不是生存所迫,谁想去吃当兵的苦。

别看《汉书·艺文志》里把武士列为上九流,可这里的“武士”与“学生”一样,都是些世家子弟与已经出头的中层军官,真正的大头兵们实际就是“下九流”的“衙差”。

当然,那些躲在中原享乐的蝇营狗茍之辈们也不会说得如此难听,而是用万中无一的“封妻荫子”来迷惑那些走投无路的年轻人们,使其在前线为了老爷们的利益拼死拼活,马革裹尸。

这样公平吗?

很不公平。

可是你说这种情况能改变吗?

估计直到公元三千年后都没法改变。

所以刘瑞有且只能发展科技,然后从法律乃至社会舆论的角度逼饕餮让出战争红利的大头。

不然对被迫服役的黔首而言,他们的人生真的毫无指望。

“按照少府与太仆的计算,七成的军需应该能在开展前被送往边境。”刘瑞往右内史与河东郡放了两枚代表军需的棋子,然后把目光放到靠至娄烦,守着一条河道天险的肤施县上:“请君入瓮的那套就得在肤施县后大量屯兵。”

汉武帝时让聂壹设下的马邑之谋就是依靠雁门后的河道天险,使匈奴骑兵在深入汉地后被倒三角的河道分叉所困。

壮武侯许昌是代国出身,在文帝登基前就战过南下的匈奴部落,所以对围剿战十分拿手:“陛下在肤施县搞瓮中捉鼈怕是太勉强了。”

刘瑞对老将的建议还是很看重的,所以摆出好学生的姿态道:“是因为肤施县离长城太近了吗?”

后人根据包头市的长城遗址推断秦时长城的外壁在四米左右,多用夯土或土石混筑,很少会有极耗工期的石砌城墙。

毕竟就秦朝的财政来看,统一之战已耗完之前的所有家底,加上始皇兴建阿房,修建皇陵,直接把赋税拉大人均收入的百分之六十七……这还不算各式各样的徭役与兵役。

如果始皇真在边境修个可以用到宋朝的石砌长城,估计不用胡亥登基,他就能被活不下去的黔首士卒合力推翻——因为那时缺人到开始放宽赎死的条件,所以承担防御工作的都是边境驻兵。

一群远离家乡妻儿的单身汉在边境呆久了能做出什麽,想必各位都很清楚。

更别提西汉所用的长城大都是在战国遗迹上修补而成的。

战国那是各人自扫门前雪,所以从云中到陇西的长城都是断断续续的,这也给了娄烦白羊可趁之机。

刘瑞: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

只要我的敌人不存在了,我就花钱修补边境长城。

所以……

“如果不在肤施县埋伏一波的话……直接把右内史郡当成对战河套部落的第二防线吧!”刘瑞在宋昌解释完上郡作战的不便处后摸摸喉咙,笑眯眯道:“对于军臣而言,朕比一个上郡更有价值吧!”

此话一出,不仅是壮武侯宋昌差点喷差,就连初次参与会议的北宫旧臣都跪下求道:“不可啊!陛下。不可!!!”

乍眼望去,会议室里弯了一片:“千金之子,坐不垂堂。陛下乃大汉之君,万民之父,岂能……”

“岂能如何?”刘瑞敛起脸上的笑容,冷冷回道:“父有教子,育子,护子,爱子的责任。朕一不事生産,享有民脂民膏的大汉皇帝真能担起君父之称吗?”

“你们平日为了应景地叫上两声也就罢了,但朕还没有飘飘然到那种地步。”

“享天下人之享,就该有为天下人牺牲的準备。”

“同是大汉的领地,大汉的子民,凭什麽云中郡,上党郡,陇西郡,辽西郡,辽东郡等边境子民过得那麽苦,过得像个没了明日的牲口,而关中的子民,关中的达官贵人就能享受着日複一日的歌舞升平,然后做着千世万世的美梦。”要不是怕老刘家的内讧联合太皇太后商量废帝,刘瑞一定喊出那句“大汉有没有五百年都不一定呢!别想着后面如何,先把眼前的事,眼前的人都安排到位再谈以后。”

“千金之子不坐堂?”

“呵!”

“朕的祖宗要是听了这般言论,哪还有我刘瑞当上大汉天子的这天。”虽然后世时常调侃刘邦是个老流氓,甚至有史盲把刘邦夺得天下的功绩都算到韩信头上,可事实却是刘邦——这个沛县出来的小亭长一生参与过五十三战,成绩为三十九胜八平四败两不利,胜率高达百分之七十三点五。

这成绩在历朝历代都能称得上有为之将。

有人常拿六边形战士李世民和刘邦相比,觉得刘邦不如李世民。可是参考二人的生长环境,自学成才的刘邦能做到这点真的已经很不容易的。 ', ' ')

最新小说: 日落江湖白 普女的非常规攻略(nph) 顶级玩物(高H,金主强制爱) 翻垃圾造就人生巅峰[无限] 快穿,绑定生子系统后被男主娇宠 重生后暴富,我成为亿万富婆 天灾末世,我囤千亿物资带崽躺赢 交易:开局一间小破超市 【多篇】看简介 哑巴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