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围观在身后衆人全都紧张起来,等待老人的回複。
方如慧心里也有些焦急,她试探着提醒,“您还记得不,三十多年前,您去过东北,指点我绣花,我,就是小慧,您想起来了吗?”
老人家茫然地望着她,片刻后摇摇头。
方如慧勐地想起,从背包中取出一个精美的盒子,放在石桌上,小心地打开,拿出一件暗红色的旗袍,双手托着来到她面前,她眼眸里充满了回忆,感慨道,“我记得当时,您穿的是和这件一样的旗袍,”
她将旗袍展开,微笑道,“我那时还小,可能记得不太清楚,您看看这件旗袍,想起来了吗?”
老人看到旗袍顿时浑浊的眼眸有了神采,她激动地缓缓站起身,双手颤颤巍巍地抚摸着旗袍,颤抖的双唇发出嘶哑的声音,“嗯!不错,一针一线尽显我们苏绣的神髓。”
她回过头望向高奚落问道,“奚落,你的手艺终于炉火纯青,这!可是大师级作品,值得珍藏!”
高奚落脸色聚变,青一块紫一块,难看之极,“老师,您误会了,这是这位方如慧女士的作品!”
韩露与段飞扬对视一眼,宽慰一笑。
能得到顾金珍大师这样的评价,炉火纯青!大师级作品!已经不枉此行。
高奚落将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老人家。
“噢!原来是这样,”顾金珍和蔼地看向方如慧,“大老远地赶来杭州,辛苦了!”
方如慧恭敬地双手递上旗袍,激动道,“老,老人家,”
老师称唿到了嘴边,方如慧连忙改口。
“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将自己亲手绣制的旗袍送给您,因为在我眼里,您穿旗袍的样子最美!”她忐忑不安道,“不知您,愿意接受不?”
顾金珍笑着摆摆手,“别!别!老了,穿旗袍不好看了,别浪费了!”
方如慧眼眶湿润哽咽道,“在我眼里,您和艺术一样年轻!”
韩露被感动地抹了把眼角,附和道,“对!您与艺术永远长青。”
顾金珍看着方如慧笑眯了眼,“那我,试试?”
“老师,不要!”高奚落急切地阻止。
看到顾金珍不解的神情,她连忙指着身后的两人,“司法同志还在等回话,您究竟是不是方如慧的老师?”
顾金珍无神的眼看向司法两人,霎时间眼睛变得明亮,又有了神采,“让你们见笑了!”
她客气一句,转头望向高奚落,字字珠玑道,“我的名誉?那都是老百姓给的,就是因为老百姓喜欢,只要老百姓喜欢就是好的作品!”
她慢慢走到方如慧面前,郑重道,“苏绣属于南方,也属于全国,更属于全世界!希望你能将它传承下去,好不?”
方如慧饱含热泪点点头。
顾金珍好似漫不经心道,“话,说的有点多,渴了!你,可不可以给我倒杯茶?”
说着在藤椅上坐了下来。
方如慧顿时激动地落了泪,泪水顺着她的脸颊簌簌地落下。
方如慧接过保姆送上来的茶,双手恭敬地递上,声音发颤道,“老,老师,请喝茶!”
她万万没有想到,三十年前的夙愿今天终于达成。
顾金珍抿了口茶,笑道,“小慧,是吧!我们合个影,算是我这个老师给你的见面礼!”
老人家一点都不煳涂,她明白方如慧未来面对的困难,这张照片,将为她打开新的局面。
韩露还未返回,采访稿子在车上就写好,下了车立刻赶到报社,将照片沖洗出来,这片报导将占领临海日报头版头条!
方如慧一路劳顿,下了车咳嗽更加厉害,回到家就病倒了。
当晚临海新闻播出了方如慧千里访师的感人事迹,并且将顾金珍大师的原话播出,“炉火纯青,大师级作品!”
翌日,临海日报头版头条,醒目标题,“顾金珍大师的关门弟子——方如慧,新诞生的苏绣大师!”
副标题就是,苏绣在东北扎了根!
同一天,新宇集团精品店正式开业!
精品店所有绣品被蜂拥而来的人一抢而空,当天就断了货!
方如慧身体刚刚见好,就来到集团,经过顾亚梅的批準,正式开班授徒,她励志要将苏绣在东北传承下去。
方付集团办公楼,在方开新日以继日赶工下,终于装修完毕。
这天方付集团所有高层都齐聚在办公楼前。
院子很大,一圈都是用青砖与铁艺围成的。
一进院,两侧就是宽敞的停车场,正前方是三层高的大楼,后院建有平房,是职工餐厅,能同时容纳一百多人就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