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多谢申师叔提点。”
金霞童子千恩万谢,兴高采烈地拿着传承玉简离开,不知道自己踏入何等的深渊,将来注定一贫如洗。
剑修,烧钱!
申公豹露出一丝怜悯的目光,然后迈步上了藏经阁,朝上面走去,寻觅丹道。
炼丹,赚钱!
第三重楼阁摆放各种功法,如申公豹最初修行的五行真始诀就摆放在角落之中。
这一层藏经阁,也是阐教弟子最多的地方,
法不可轻传,一人一生只有一次机会,修行无悔,每一个人都是在小心翼翼地挑选神功,希望有朝一日能修成强者。
“有术,有法,终有道。”
申公豹低声一语,仿佛窥探自己当年。
就如同一颗大树,道是主干,法是枝干,术是树叶一般,孰轻孰重,不言而喻。
但,世人总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追求强大的法术,忽视最根本的大道。
又好似一本道德经,包括了道德天尊的大道理念,是修行之总纲,是大道之根基,读懂了成仙不是问题,证道大罗也有希望。
但,话又说回来了,多元宇宙又有几个人读懂了道德经。
自开天辟地以来,万古以降,诸天万界唯有一个读明白了道德经,引得天尊下降,亲自收徒。
那个人名字叫做玄都,玄都**师。
所以,才需要法术引路,一步一个脚印走上大道之路。
申公豹已然成仙,走在求道路上,掠过第三重天,直入藏经阁第四重天,相对于下层琳琅满目的神通妙法,这里的道书少了许多,但,却更加重要。
放眼望去,皆是道经《道德真经》,《阴符真经》,《度人真经》,《南华真经》,《通玄真经》,《洞灵真经》,《冲虚真经》,《文始真经》……
世间经文万种,但,能称得上一个真字,少之又少。
申公豹环视一周,最终在一排书籍的末尾,找到了一本丹论,末尾有批注——太清幼教版。
批注歪歪斜斜,却笔锋雄劲,透露道道锋芒,同太清无为,道法自然的韵味截然不同。
不知是截教那位仙家留下的。
申公豹看了一眼,没有太放在心上,翻开丹论一看。
有一句序言阴阳三合,何本何化?
“这是屈原的天问?”
申公豹心神一动,现如今连周朝都没有诞生,哪里来的屈原写出天问,除非有大罗者颠倒时空,贯穿过去未来。
心中也越发肯定,老子必定也是一位大罗,同道德天尊有莫大的渊源。
掀开序言,翻过一页,得见总纲。
【太极者,混沌未分。其动为阳,其静为阴,一动一静互为根,一阳一阴亦如此,相生相化】
【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
【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炁。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
……
“是了,就是这本。”
“贯穿三教,玄之又玄。”
“三个五返于戊己阴阳之地,一朵金莲大地开,真阳填真阴,真阴养真阳,戊己化纯阳,便是金丹生。”
申公豹扫了一样,顿时欣喜地将丹论下载到传承玉简当中,这份丹论,正是他所需要的。
若是一些高深莫测的理论,如九转大罗金丹真经,他还真看不懂。
便是,道德天尊手把手教他炼丹,他一个地仙也学不会。
这篇,看上去浅显,却鞭辟入里的丹论,有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不止述说了内丹,外丹,内外交汇的奥秘,更是以阴阳演化丹道说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用后世的思维来看,丹道便是,物质交换的过程。
最简单的炼丹,莫过于一种物质与另外一种物质交换,获得彼此的特性,进行融合。
这便是一阴一阳互为根。
有一种物质与另外一种物质交合,诞生出第三种全新物质。
这便是二生三,是阴阳变化之妙。
又或者,两种物质之间,添加入一种物质,置两种物质,乃至三种物质。
完美的回答,阴阳三合,何本何化?这个问题
阴阳是炼丹的根本,根本之下,再分细节,便是研磨、混合、溶解、洁净、灼烧、熔融、升华、密封之类的步骤。
也就是降本流末,而生万物。
再应运到人体之上,便是人体小天地,外界大宇宙的变化。
脊骨二十四节应二十四炁,肺管十二节名为十二重楼。
脐为祖宫,内曰黄庭,心曰绛宫,肺曰华盖,舌下曰华池,脚心曰涌泉,脐下一寸三分曰酆都,山水小肠十八盘即为十八狱,水道曰地户,谷道曰幽门。
人之肉身,暗合天地位万物孕育之道。左齿叩八音为金钟,右齿叩八音为玉罄,前齿叩八音为法鼓,三八共二十四通,以应二十四炁。
种种玄妙,难以言喻。
以人体为道场,模拟先天神圣诞生的过程,便是元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