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道好赖话都没什麽用,锦晏便故意道:“对,您是天皇贵胄,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宁王,您当然可以无视来自皇宫的口谕,那王爷觉得,我们温家人敢违抗圣令吗?”
她指了指自己的脑袋,“我又有几条命能违抗圣旨呢?”
宁王在宁州带了两个多月,这个时间在他的游历经历中或许不算最长的,可绝对是最特殊的一次。
以宁王的身份,天子和太后定然一定会密切关注他的行蹤,又如何能不知道他在宁州逗留是爲了什麽。
能等待这麽久才让司凤宣回宫,只怕已经是他们忍耐的极限了。
他们可以无条件宠爱纵容司凤宣,却不会纵容她一个平民缠着司凤宣不放,将他束缚在宁县这一隅之地。
天子之怒,目前的温家根本承受不起。
司凤宣一怔,有些受伤的看着锦晏,“本王不会让任何人伤害你,哪怕是皇兄和母后。”
锦晏不说话,就静静地看着他。
两人对视片刻后,司凤宣倾颓的洩了口气,那表情无辜又受伤,看的锦晏都有些心疼了。
正在她怀疑自己的话是不是说的是不是太重了些时,司凤宣妥协了,“本王会回京。”
温锦阳要入朝爲官,温家人也不可能旧居宁县那麽一个小地方,他们迟早会进京。
只是他根本不愿意跟锦晏分开。
锦晏的心疼瞬间烟消云散。
她心想果然苦肉计十分管用,怪不得这人一直那麽喜欢用苦肉计。
司凤宣不知道锦晏所想,还叮嘱他,“二月的春闱,你哥哥一定会参加,届时本王在京中等你。”
说完他伸出了小拇指。
锦晏嫌弃的看向他,“你幼不幼稚?”
司凤宣理直气壮,幼稚又如何,他就喜欢这样。
锦晏无奈,只好伸出小拇指与他的手指勾了一下,轻声说:“一言爲定。”
……
同一时间,锦晏一家人啓程回家,而司凤宣则踏上了入京的路途。
回到县里,县衙第一时间就爲温锦阳这个解元和其他举子表示了庆贺。
温家村也派了人特意爲温锦阳送上了贺礼,并询问给温锦阳立碑的事。
村里八百年才出了一个举人老爷,这可是光宗耀祖的大事,必须要以最隆重最高的仪式对待。
但温锦阳并不想太过招摇,且他还要参加来年二月的春闱,真要立碑,也得等他高中状元之后。
里正和族长都觉得有道理,便又去问温澜的意见。
见父子俩意见统一,他们就回了温家村。
尽管这次没有立碑,可村里人还是高高兴兴庆贺了好几天。
这当然不包括温家大房。
温母摔倒后就中风了,之后就瘫在牀上动弹不得,吃喝拉撒全部都要人伺候。
温父比她的情况好了很多,但相较之前,身子骨却差了不少。
他便每日取田里开荒干活,回到家中后就伺候温母。
杨氏整日疯疯癫癫。
小杨氏因儿子不能科考一事天天跟温子墨闹,怨恨温子墨不听她的话,如果能早点分出去过,他们的处境也不至于变得如此艰难,她的儿子说不得能有一线生机。
温子墨耳边一天到晚都是嘲讽声咒骂声,他像是个行尸走肉一样,机械的做着一切他从前没做过的事,拼尽了全力操持着这个已经四分五裂的家。
杨氏恨,小杨氏也恨。
他这个当儿子的,难道就不恨吗?
若是不恨,在父亲被流放的时候他就会準备些衣物乾粮带去县里,给父亲送别。
可他什麽也没做。
他如何能不恨呢!
(本章完)
分享给朋友: 章节报错
第303章 我这极品一家子(51)
第303章 我这极品一家子(51)
自从回到宁县后没多久,温锦阳就接到了来自宁王府的信件。
司凤宣在信中说当朝大儒林老看中温锦阳的才华,想要收他做关门弟子。
拿到信后,温锦阳思虑了片刻,后将信递给了温澜。
“你如何想?”温澜问。
阳儿能拜这样的大儒爲师,对他的前程无疑是非常有帮助的。
温锦阳迟疑了一下,“林老,他也是宁王的老师。”
温澜一下明白了他的顾虑。
如今他们和宁王之间的牵扯越来越深,如果阳儿和宁王拜在同一个老师门下,那便又多了一层师兄弟的情谊。
然而这一切的开始,却是因爲晏晏。
因爲宁王对晏晏的喜欢。
阳儿如今有所迟疑,无非是担心这师门之情会成爲束缚他的荆棘。
可宁王和晏晏之间的感情……
父子俩犹豫该不该接受宁王这份大礼时,锦晏过来了,她带着自己刚画完的一册《染山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