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裴茗翠写的方案,简单的筹备了几天,计划就如火如荼的实施了起来。
李国华敲锣打鼓的,挨家挨户喊人,时不时还在村里的广播站吼上两句。
气候越发的冷了,生产队的农活儿几乎都干完了,黄鳝也越来越难抓了,那些人听到砖窑招工,心思立刻活动了起来。
大部分家里人口多的,都把抓黄鳝的活儿交给了自家孩子,抓够几斤,就能得几毛零花钱那种。
于是乎,上山村就看到这样一副场面。
乡里刚放学,大大小小的孩子回到家,放下书包课本就往田间地头钻。
对于抓黄鳝泥鳅来说,他们才是真正的行家,哪怕天气转凉,黄鳝泥鳅都进洞了,也能用铁丝钓、挖洞把它们挖出来。
而那些壮劳力,则是相应李国华的号召,纷纷跑来砖窑这儿,找叶欢报道。
而叶欢只是从这些人中,挑出将近一百号干活儿麻利的,分工后交到裴老赖手里,让他监工,顺便教教那些年轻人烧砖。
按照叶欢的吩咐,上工一个月,就能拿到二十块钱的工资。
要知道,这年头在单位里,厂里上班,如他们说的,坐办公室,一个月也才只能拿到四五十块呢。
叶欢给出的工资已经很高了,村里人也显得热情得很,干起活儿来丝毫不含糊。
砖窑顺利烧起来,前后也不过十天时间而已。
看着砖窑里一车一车往外拉的红砖,叶欢笑了……
剩下的,就是找销路了……甚至都不需要他去找,就近的几个村,有发财了的人盖新房,知道上山村开始烧砖了,也乐意从他们这儿来拉砖。
原因倒也简单的很……离着近,拉砖的费用便宜。
要知道,这年头农村很多地方都进不去,砖到了也只能送到大马路边上,剩下的小路,就是叫牛车、马队、甚至靠人力再搬到人家里去。
这一来二去的,本来两分钱一块的砖,硬生生把价格抬到了三四分钱才能到家。
真就变成骡子盘成马价钱了。
叶欢粗略算了下,两个砖窑一天产出的砖大概有五万块。
按照现在没块砖两分五毛钱算,再去掉人力和煤炭成本,再抛开杂七杂八的必要花费,砖窑每天的收益也在六百块钱左右。
只是早上收黄鳝交到省城供销社,白天又大部分时间在砖窑这边,让叶欢更加的忙碌了。
裴茗翠看在眼里,心里虽然心疼,但却没有一丁点办法……只能在晚上学习功课的时候,让叶欢睡在自己床上,稍微打个盹儿。
而和裴茗翠一样,随时都关注着叶欢的,还有薛敏。
倒不是因为她对叶欢有别样的情愫,而是因为……大家都住在集体宿舍,平日里生活的时候,难免撞个照面。
看着叶欢每天忙碌的样子,薛敏心里也有些不是滋味。
不过她倒不是心疼叶欢劳累,而是因为……这家伙最近这大半个月,好像完全变了一个人一样,让薛敏有些看不懂他了。
以往的时候,叶欢在生产队上工,虽然也勤奋,算得上是踏实肯干的劳动模范了。
但每天干完活儿,这家伙就围着自己转。
但凡是有机会去乡里或者县城一趟,回来的时候也总是给自己带好吃的好玩的。
但最近这一个月时间里,这家伙却对自己几乎不闻不问。
哪怕偶尔撞见了,也当做是没看见一样,甚至都不肯多看自己一眼。
“哼!终究是个泥腿子而已,一辈子都只能待在上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