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军交战,杀的就是勇气,灭的就是信念,毁的便是信仰!
心意再赤诚,面对冰寒的刀兵,也不过一死而已!
等到六月份的时候,雍州已经被彻底攻陷,除去最开始在史兴学手上,应天军遭遇过一点抵抗,再往后,应天军甚至都没有到达,那些城池里的高层,便主动打开城门,率衆相迎,献上降表,以示自己的弃暗投明之心。
这般情景,可是比早些时候,黄天道最威风的时候,还要威风。
当初黄天道席卷天下的时候,还得主动传下檄文,也是给投降的对手,一个台阶下,让对方不至于那麽难看。
毕竟,被招降,也主动投降,还是有着巨大差别的。
但眼下,应天军却是不搞这个,没有檄文,要麽主动投降,那还能从轻发落,待到兵临城下了,再想投降就晚了。
对于城中的平民,应天军自是秋毫不犯,但对于世家大族,待到兵临城下,那就不是打散迁移那麽简单了,而是複刻了当初赵成刚取吴城时候的斩尽诛绝!
本来,对于雍州那盘根错节的世家大族而言,被打散迁移,是绝难接受的一件事情。
但和被斩尽诛绝比起来,一下子,被打散迁移,反而成爲恩典了。
这一点,在赵成兵取冀州的时候,展现的淋漓尽致。
而在获得那些城池的同时,那些随军的文官,在道官的配合下,通过选拔民兵,重划土地,等等一系列的方式,很快的就掌握住了一个个地方的军政大权。
至于原来的地方驻军,皆是被打散迁移,不愿意走的,罪同谋反,根据情节轻重,要被诛杀三至九族。
这样一来,却是彻底杜绝了这些人反覆的可能。
当初黄天道失败,就是因爲这个,当初这些人投降,黄天道爲了名声也只能善待,许多事情都不好展开,以至于最后被背刺,而赵成,却不给任何人背刺自己的机会。
三个月时间,得一州之地,且不是那种只是名义上的获得,而是一切军政财,所有的权利,都牢牢的把握在了赵成手中。
这样的速度,这样的效率,可谓是前所未有的。
无疑,当初赵成的道官制度,官员权利细分之下的速成培训班模式,终于在此刻,真正的显现出威能来。
章节报错 分享给朋友:
第1374章 整顿
若只是一个城主,初来乍到,想要掌握住一个城池,哪怕有着下面的人配合,没有数年时间,也是难以成行的。
是以但凡地方官上任,开始一段时间,都会少做多看,慢慢的琢磨,等到有把握了,再开始自己的发挥。
但这样一来一去,要的时间却是太多了。
而当权利细分之后,却是只要官员的数量足够,又有着规模式的培训,却是顷刻之间,就能深入到一个地方的方方面面。
赵成的这一套培养模式,已经推行了八九年的时间,而一个培训班,一般只需要上课半年,就能出一批学成的人员,其中最优秀的一部分继续深造,稍差一些的,就会被送到新国的地方,在地方磨练个二至三年,要是展现能力,就会升职,要是能力稍差,就会被召回,去上半年的加强班。
而在这个过程中,那些表现良好的,就会被重点记录,待到战事起来的时候,这些有经验的官员,便会随军出征,打下一个地方,便留一批留在当地,主持一地的政事。
同时,对于随军这件事,所有的官员,都是非常踊跃的。
至于原因,自然是立功了,若是能在刚打下的地方,做出成绩来,这无疑会在履历上,增添鲜亮的一笔。
甚至,如今大新的文官体系之中,已经有一种说法,那便是,若无随军的履历,未来永无入主中枢的可能。
虽然大新的律法里,并无这麽一条,但许多东西,本就是不落文字,心照不宣的。
你没这个功绩,哪怕是靠着皇帝的恩宠进了中枢,那也不能长久,因爲上下都不服你。
而当冀州在手,赵成虽然之前说,两年之内,就要定取天下,但在拿下冀州之后,赵成却是没有急着继续出兵,而是让手下的兵马休息。
毕竟,一连行军三月,虽然除去最开始的时候,后面几乎少有攻城,但长久的赶路,却依然是让兵马疲敝。
在兵马休息的同时,赵成也连连的召集军中文武议事,一次次的传达出,自己这些人,究竟是爲什麽而战!
至于道官,也是深入军队之中,给军中普通将士,讲述军纪军规,以及打仗究竟是爲了什麽。
这还不算完,趁着修整的功夫,赵成还惩治了一批兵痞,或者说,军二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