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一段古道,有近丈的宽度,整个都是生生的在悬崖绝壁上,开凿出来的,而非只是开孔假设栈道。
至于长度,在史书记载,最早时候,这条路,是直达南荒的,只是后续岁月悠久,地质变化,以及地震的原因,却是使得古道只剩下了这麽一小截。
甚至能有这麽一截,都是后续的王朝,时常修缮的结果。
当然,孙元泰设防,自然不仅仅是只在大炎古道这一小段,其防蘌工事,一路连绵百多里,虽然不至于三五步,便是一个堡垒,但也是三五里便至少有一个,甚至是数个堡垒,某些紧要的地方,甚至是近十个连成一排。
大炎古道的长度不过十多里,相对于整个而言,不过是十分之一罢了。
但这一段丢了,最大的问题,便是前面的那些堡垒,都成了孤军,失去了增援和补给。
在这种被前后夹击的情况下,这一只孤军后续还能有多少士气,是很不乐观的。
毕竟,朝廷的军队腐朽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哪怕刘光正靠着做了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什麽都卖,硬生生的弄出了一笔军费,练出了一只新军。
但这只新军,一方面训练时间太短,另一方面,根本没有经历什麽战事,在有后援,有补给,有指挥的情况下,这只队伍战斗力自然还是有的,然而,一旦这些都没了,那就什麽都没了。
短短时间的训练,根本不可能训练出什麽信仰、精神、军魂这些东西出来。
王朝末年的人,可谓是受尽了苦楚,只是他们大多都不知道苦从何处来罢了。哪怕是参军,也是一种随波逐流的情况,要是没有监军,遇到厉害的对手,未必不会,一个照面,就直接降了。
毕竟,这天下都没有他们的容身之地,但如今,朝廷的存亡,却要让他们效死,荣华与他们无关,代价却要让他们背负,这种情况下,但凡清醒一点的,都不可能死战到底。
孙元泰之所以晕倒,便是在刚才短短时间内,想到了这一点,大炎古道一旦丢了,那简直就和全丢了,没什麽区别。
如果是在开国之初,自然是不会这样,彼时军功是硬通货,人人都争功,要是爲国战死,抚恤更是重到了极点,后续子孙数代,都有恩泽。
但如今,不管是田産,还是爵位,都早已经给人瓜分完了,这种情况下,军队又怎麽可能有死战之心?!
甚至,这种情况下,对于怯战的士兵,还不能太过严苛,要是因此而祸及家人,保不齐,只要敌人开出只要投降,便能廕庇子孙的条件,下面的人,甚至敢直接把自己的上官给绑了,开门投降……
……
轰隆隆!
大炎古道,雷火震爆不停。
此次刘光正爲了对付赵成,这些堡垒都修的极高极厚,甚至,许多堡垒中,都配有大炮。
这些大炮固然杀伤力不如赵成搓出来的火箭筒,但射程也有三百多米,有效杀伤範围,在10x10左右。
这种大炮,放在大的战场上,自然是杀伤力有限,但在出南荒的小道上,却属于是绝杀了。
毕竟,整条出南荒的路,宽度能够超过十米的地方,都没有几个,还多是天然形成的大平台。
正常想要突破这些大炮,只能用人命来堆,毕竟,换炮弹,是需要时间的。
只要抓住这个空隙,不断推进,便能用人海,将之淹没。
而问题,也出在这里。
这些大炮运输不易,每一门都沉重的厉害,当初运过来的时候,就没想过会朝着自己的大后方开炮,是以,大炮的位置,几乎都是固定的,至多是,向上,亦或是向下,调整炮口。
再者就是,见着堡垒的时候,爲了赶工期,节省时间,这些堡垒,都是前方很厚,足以抵挡短时间内烈性炸药的轰炸,但后面,却是要单薄太多了,甚至,就连门,也不过是包了一层铁皮的木门。
因爲按照正常的思路,当敌人来到这个门户的地方的时候,无疑意味着堡垒已经沦陷了。
这种情况下,赵成带着一只人马,从后面攻击,正可谓是,一路势如破竹。
当然,赵成也没有一路冒进,而是就在夺取了小半个大炎古道之后,便分出一半的人马,携带重火力,在大炎古道的入口处驻守,以防孙元泰派兵来打。
直至天色微明的时候,赵成已经推进了二十里,打下了五分之一的关口。
章节报错 分享给朋友:
第1332章 百万雄师出南荒
其中,俘获了五百多人,缴获的食水,足够三万人,吃上两天。
这却是,孙元泰爲了打持久战,提前在这里,存下了足够一千多人,吃一个多月的食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