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至于赵成,此刻他看到这一幕也是点头。
若是城中豪族还在,他做这种事情,自然就是“民怨四起”了,保準一堆被豪族们收买的人,在里面各种搞破坏,让他的政令,根本无法运转。
但如今,骤然的转变,固然许多人都不适应,但却可以感觉到,一切都是在变好的。
至于学堂,赵成并未去看,但却知道,里面都是些孩童。
如今的吴城,五岁以上的孩子,就能入学堂,学堂管两顿饭,这种情况下,自然没有父母不愿意。
不过,每个孩子,可以学三年,三年后,若是可以通过考核,便能继续进修,若是学的不好,就证明不是这块料了,就要去选一门手艺,作爲学徒,前去学习,以此养活自己。
也是赵成如今已经弄出了化肥,并不担心后续的粮食问题,不然也是不敢让这麽多人脱産。
赵成就这样,带着衆人一路前行,并听着两边的动静。
一直到靠近城中心,这边也有工坊和学堂,但其中所传授的内容,却是完全不一样了。
其中工坊所在,却是许多的匠人聚在一起,研究讨论着各种东西,一幅欣欣向荣的模样。
这些匠人,是一衆匠人里,头脑最灵活的一批,是以聚在了一起,以做创新研究之用,当然,目前还是赵成负责提供思路,这些人按照思路,研究该怎麽变现。
其中目前的研究方向,主要是方便运输的木车,用以战争的弓弩,再就是各类农具,以及,蒸汽机方面的探索。
不过,蒸汽机这个东西,目前却是被钢铁的质量,还有産能限制了。
对此,赵成只是在外面旁听了一会,并没有进去,不过却是记住了一个名爲鲁达的名字。
这个人,是吴城本地人,虽然没有读过什麽书,但却拥有在这个时代,极其稀少的想象力,是个好苗子。
而离工坊不远,便是学堂。
此刻,学堂之中,也传出声响,但却不是诵读书本文字的声音了,内容也不是圣贤文章,治国之策。
而是地该如何种,田亩该怎麽规划合理,该怎麽激励农民种地,若遇到灾害,又该如何处理……,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这一个地方的学堂,培养的就不是所谓的读书人了,而是官。
这个地方,培养的就是农官,或者说,农官后备役。
除此之外,还有学堂,专门培养负责地方治安的官员,专门负责行政规划,地方治理的官员。
后续,赵成一统南荒,只要打下一地,这些人就能直接上任,没有半点空缺期。
而不同于如今这个时代,一个县令,便是掌握所有权利,堪称百里侯的情况,赵成却是将权利拆分,一个官,只做一个事情,不能跨体系执法。
这样的权利拆分,无疑是有利于发展和稳定的。
要不然,定然会出现,不会种地的县太爷,指导农民怎麽种地,不会建造房屋的县太爷,指导工匠,怎麽建屋的荒唐事情。
而也正知道,读书若是读得好,后面可以直接做官,也不用苦读圣贤文章,只要专精于一道就行了,这种情况下,吴城里的百姓,对于上夜校,不但不抵触,反而更加踊跃。
至于要是有人说坏话,有怨言,破坏这个事,这无疑就是给人送功劳了。
(本章完)
章节报错 分享给朋友:
第1276章 生机勃勃
第1276章 生机勃勃
赵成后面,李通海一路跟着走过来,固然这一个月来,对于城中的情况,他早已经知道了,但此行再看,心中却是依然叹服。
就这数年,自黄天由胜转衰这个事,他其实就一直在苦苦思索,思索究竟是什麽原因,让一番大好局面,在顷刻之间崩塌。
但受限于时代的局限,他也只能得出,天时已失的结论。
若不是天时已失,又怎麽会有那麽多早已经投降的城池,直接投向朝廷呢?!
李通海自然是聪明人,知道这背后,乃是墙头草一样的地方势力,世家大族,这些人,不可靠,也不可信。
但想要王天下,却又不得不依仗他们。
毕竟,若无他们的帮助,就算打下的城池,又哪来的人才,来治理呢?!
至于说,自己来培养,古往今来,但凡起大事,从开始到结束,也就一二十年的功夫。
且这一二十年,往往开始数年,乃至是十多年,都是碌碌难爲,地盘很小,军队也不多,再然后,遇到了时运,骤然登天化龙,战事连连告捷,顷刻间,便获得偌大的地盘,许许多多的军队。
地盘小的时候,没有培养的资本,等到地盘大了,又没有了培养的时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