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官过来之后,也不提白天的操练,和后续的训练,而是关切的询问衆人的身体状况,问询是否吃得消,之后,又是开始和衆人聊家常,说了一些自己家里人的情况,彻底的将话题打开了。
一个个新兵,或多或少的,都说到了家里的情况,到了这事,这些新兵和道官之间的隔阂,却是一下子消弭了大半。
再然后,道官便是开始似做无意的引导话题,让新兵们,述说自己的想法。
有人说,自己想要出息,想要媳妇,道官便会笑着说,山外好生养的女人,数不胜数,只要能立功,以后娶几个都没有问题。
也有人说,自己只是想吃饱,家里兄弟太多了,粮食不够吃,地也不够分,又说,要不是大将军发了粮食,这个冬天,自己的弟弟,或许要饿死几个。
那人说这话的时候很平静,其他的人也很平静,因爲这种事情,在寨子里,太常见了。
山里的确是没有赋税,且看起来山林广大,地想怎麽种就怎麽种。
但实际上,山民们能种地的地方并不多,也就寨子周围那一片,更远一些,就不好打理了。
自然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一块地,在气候适宜的时候,几日时间,就能长满野草。
再就是野兽虫蛇的问题。
再一点,就是土地频繁种植,有无足够的肥料,会变的贫瘠,只能通过荒废一段时间的方法,来提升肥力。
而面对山里的野兽,哪怕是干练的猎人,遇到猛兽,也是非常危险的。
也只有在寨子周围,才会出现单独狩猎的情况,稍微深入一些,都得是三五成羣的组成狩猎队。
再加上,没有足够的肥料,哪怕精耕,粮食的産量也非常有限,哪怕是山里,孩子一旦多了,吃不饱也是常态。
也只有应天军,都是悍卒,无惧猛兽,再加上人数衆多,这才可以在山里大规模烧荒。
至于少生孩子,以减少粮食消耗,这个时代孩子的夭折率又高,生少了,家庭的风险承担力也就弱了,一个不慎,就是血脉断绝的下场。
而面对这样说的新兵,道官先是说,这就是大将军的恩德了,在山外,可没有冬补这个东西,许多家里,一到冬天,就得死人,要麽是老人,要麽是孩子。
也只有大将军,乃是黄天降世,天神一样的英雄人物,不但用兵如神,更有天大的慈悲之心,三百斤粮食不多,这放到一个家里,却是足以在关键时候活命。
之后,道官又说,要是自己可以早点遇到大将军,自己的老母亲,或许不会饿死在那个冬天了。
而提到大将军,新兵里,本就善谈的冯石,更是激动起来,直接高谈阔论,言道,自己之所以参军,便是仰慕大将军的英明神武……
这一通长谈,到这里,气氛却是逐渐热烈,而一直到夜色有些深了,这一番谈话,才终于结束。
而这样的事情,并非是发生在这一个地方,这一批的新兵,都遭遇了类似的事情。
本来新兵刚进军营,拘束的生活,让他们心中难免有些不舒服,但一番閑谈下来,军营似乎一下子也没有那麽陌生了,心也安了许多。
等到谈话结束,道官们也没有直接回去休息,而是用炭笔,在一张木片上勾画。
这木片上,赫然是用炭笔书写出来的一个表格样式的东西,上面有着一个个新兵的名字。
名字排成一列,而在第一排,赫然有着,诸如:纯善、桀骜、兇恶、冷漠、木讷……,等等字样。
其中一个道官勾画完成后,想了想,又在表格最下面,写了一句,冯石数次对大将军表示钦慕,可重点观察。
之后,这批木片被尽数教到了一人手上,并归了档,第二天早上的时候,木片便出现在了赵成的桌子上。
这样的制度,自然是赵成制定的,就如今而言,其实还很粗糙,最关键的道官的素质,还良莠不齐。
但相较于山外那些豪强的练兵之法,赵成这种,无疑是领先时代了,从最基础的地方,提升军队的忠诚度。
短时间之内,这个制度,或许还难以显现效果,但时间长了,潜移默化,这样的军队的凝聚力,是无比强大的。
甚至是,到了中期,某些优秀的道官,完全可以将他们散开,散到神州大地上去,让他们单独的组织小支的队伍,用以破坏敌人的大后方。
近现代的时候,便有人用了类似的制度。
章节报错 分享给朋友:
第1237章 圣皇之道
至于说,有人不吃这一套,在赵成的制度下,不吃这一套的,无疑就是不忠之人,属于是不可用的一类,固然这种人,不可能完全筛选出来,但有那麽几个,也难成气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