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是照片是黑白的,看不清是在哪里照的,而且照片时间太久,周围的景象很是模糊。
照片保存的比较好,没有折印,也没有起皮,只是有些泛黄。
钟华有些激动的看着大师,指着照片上三个小伙子其中一个,颤抖的说:
“这是…这个人是我父亲…”
我惊讶的看着他,又细细的看了看照片上的人。
如此说来,这人和钟华的确有几分相像之处。
只不过,钟华的父亲为何会出现在照片之上呢?
而且还和大师合影?
再结合我们刚进来的时候,外面的男人喊我们师叔和师叔祖…
我心里一个大胆的猜测,莫非,我的太爷爷和钟华的父亲,是这照片上的三个年轻人其中的两个?
我正在想着这些,大师却慢慢的说道:
“不错,你说的不错,这照片之上,的确有你的父亲…”
说罢,他看向了我:“不光有他的父亲,还有你的太爷爷。”
听到他这麽说,我仔细的在照片上查看那三个年轻人,可是我没见过我太爷爷,不知道哪个才是。
第172章 三个师兄弟
正在我疑惑之际,大师又缓缓的说道:
“我这一生,共有四个徒弟…”
随着大师将几十年前的往事一一道来,我才明白了事情的所有经过。
大师名叫谷元华,道号乐游真人,和他的道号一样,乐游真人生性不爱拘束,只爱游历四方。
六十年前,谷元华四十岁,当初那个饑寒交迫的年代,他做了不少好事,也救助了很多人。
缺粮少食的年代,家家户户都吃不饱,更有甚者会卖掉自已的儿女。
其中,照片上的三兄弟,就是被他所救,继而成为了他的徒弟。
大徒弟名为周斯年,二徒弟名为余舒,三徒弟名为钟正。
收他们为徒的时候,大徒弟和二徒弟已经是十七八的年岁,而三徒弟却还小,只有不到十岁。
他们三个跟着乐游真人到处走南闯北,行善积德,一晃,便度过了十年的光景。
转眼间,乐游真人已是不惑之年,可噩耗传来,乐游真人的师父羽化,他们四人只得回到太虚山。
乐游真人的师父去世,只留给他一个包裹,包裹之内只有一本书和一个玉佩,连封信都没留下。
一夜之间,师父死了,乐游真人也终于明白了身上的重任,至此放弃了云游四海的想法,只想守着道观,和自已的师父一样如此。
可自已的三个徒弟还年轻,他们的生活才刚刚开始,纠结之下,他做出一个决定。
那就是让三个徒弟下山。
他这一生,梦想还没完成,但师父已逝,他定要守着道观,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太虚山没落。х
三个徒弟跟他许久,自已没完成的心愿,就让三个徒弟替他完成去吧。
于是,他将师父留下的那本书分为三份,又将三份书分别赠与三个徒弟。
同时,他还向他们嘱咐,不要向旁人提起这件事,包括自已最亲近的师兄师弟。
另外,周斯年最为年长,他将师父留给他的玉佩也赠送给周斯年。
至此,他将三个徒弟一并赶下了山。
我拿着大师给的照片,看着他说:
“那,我们应该唤您一声师祖?”
大师点点头没有言语,脸上也没有任何表情,看不出是喜是悲。
“可是…可是,您不是说,您有四个徒弟吗?那另外一个呢?”
“另外的一个…”大师笑了一声:“也就是现在的太虚山的主持了。”
我转头看了一眼钟华,又转头看向大师,犹豫的说。
“师祖,那您…您知道那本书…对子孙后代有影响吗?”
大师笑了笑:“莫说这本书会影响子孙后代,只要踏上修道的这条路,都会沾染三缺五弊,无子孙后代,也只是其中一种,鳏寡孤独残,钱命权,这其中,必染其一。”
听他说这个,我猛的看向钟华。
如果大师说的都是真的,那钟华…岂不是也会占其中之一?
大师看向钟华,又看了看我,然后又上下打量我们一眼,随即再次闭上眼睛。
他缓缓的说:“活体入煞,至阴之体,亦吸亦斥,如此纠缠,至死方休。”
我急忙问:“师祖何意?”
“看来,你们是知道自已的身体,可是你们却不知道,阴如煞,煞吸阴。”
我根本没听懂大师的意思,可一旁的钟华却脸色大变!
“师祖,您莫不是说,我身上的煞气是因为周易?而他的至阴之体也是因为我?”
“不错。”大师点头称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