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说什麽跟刘虞和平相处也能得到利益,在汉人这边的认知中,丘力居是请降于刘虞的!
蹋顿死死地盯着面前这张羊皮上的字迹。
饶是他如同另一位收到信的轲比能一样,都清楚地知道,公孙瓒在此时拉他们合作,绝对是自救的意味更重,也很难让自己不被公孙瓒的话说动。
打小生长在辽西,几乎从未出过幽州地界的公孙瓒,对乌桓人和鲜卑人的了解不比他们本部族人知道得少,自然更能抓住这个痛点,一击即中。
在这番约战的劝说下,蹋顿确实不能再当什麽旁观者了!
倘若他不想在日后的某一天,被人从单于的位置上架空下来,他就真得遵照公孙瓒的计划行事!
公孙瓒这混账甚至在这封信的最后来了一句,提前恭祝他退位为三王之一。
什麽单于?不存在的!
蹋顿拍案而起,立刻让人给公孙瓒送来了回信。
他们合作!
轲比能和蹋顿的两封回信让公孙瓒先前的郁气一扫而空。
得到了这两路盟友,正可以弥补掉乔琰麾下的张辽和麴演二人对刘虞所给出的支援。
何况他们还有主场作战的优势。
但在十一月的开端,在刘虞所在的渔阳县收到的消息却是,公孙瓒的后军正在退兵,从平谷退向无终的方向。
刘虞朝着东面看去。
在他的视线之中,鲍丘水在已经来临的冬日泛着一层霜冻的雾气。
或许是因为上流的河道狭窄处已经有了沿岸结冰的迹象,以至于河流的速度已经变慢了不少。
在此地的城头上,其实看不见公孙瓒队伍的动向,但对方若真退兵,也能解释得通。
刘虞与张辽说道:“过无终之后的滨海道,时常出现积水的情况,车马与舟船都不好走,自光武帝建朝以来,后头的道路就没怎麽修缮过,到现在都已经二百多年了,我此前只能将互市设立在渔阳等地就是这个缘故。”
“公孙瓒先前吃了败仗,若到冬日我们能大军渡河,他现在的立足优势也将不複存在,确实不如撤退到无终以东的地方去。这样一来,短时间内就拿他没办法了,只能试试让乌桓人把他交出来。”
在刘虞说这话的时候,张辽也在看着公孙瓒所在的方向。
不知道为何,他有种奇怪的直觉,公孙瓒的退兵并不是退兵,而恰恰是一个进攻的信号。
也正是在三日后的夜里,燕山以北,一路骑兵自鲍丘水流经山中所形成的隘口突入渔阳。
同一时刻,乌桓蹋顿自右北平而来,与公孙瓒合兵,直扑渔阳县方向!
第221章 渔阳战况
谁也没想到燕山以北的鲜卑支部会在此时朝着幽州入侵。
也没人想到,如今正处于弱势的公孙瓒看似做出了退兵之举,实则都是为了今日的这一出先发制人!
鲍丘水上游的冻结,随着这三日内的继续降温,已经扩散到了临近渔阳的河道狭窄处,在此地形成了足以让骑兵越过的冰面。
这也恰恰成了渡河的通道。
在公孙瓒与蹋顿会合兵力渡河之际,冰面上飞溅起了大片的碎冰屑,却并未有任何开裂的迹象,在月光的映照下泛着一抹几近冷白的色彩。
然骑兵过河后的原野疾驰,又俨然是势如烈火的架势!
目标——渔阳县。
这里乃是渔阳郡的郡治,光是看这二者的同名便可知此地的要紧。
只可惜昔年的张举之乱,让此地的县城城墙出现过大範围的坍圮,虽在刘虞的主持下完成了修补,但在他当先考虑恢複幽州民生的情况下,并未将其彻底修複到能与先前媲美的程度。
此番驻兵于此地,刘虞又如早先的惯例一般,严禁士卒干扰到当地百姓的生活,严禁因为在此地的屯兵而对百姓的屋舍造成破坏,故而除却在城头了望的守卫之外,其他兵卒都驻扎在了城外的大营中。
这个安排,公孙瓒是知道的。
也正是因为刘虞的这个安排,他才敢跟蹋顿与轲比能在约定了进攻的时间后,以骑兵为这一趟的进攻主力,完全没有考虑到攻城的可能。
奔行在夜色中的白马骑兵,像是在落霜的原野上流动的一片雪浪。
而在这片雪浪的最前端,作为这支骑兵的统领,公孙瓒的目光死死地盯着前方,露出了一抹紧紧攥取猎物的狠厉之色。
他当然知道,大範围骑兵的进攻,在距离渔阳渐近的时候,必然会将马蹄声传入对方的耳中。
但只要他的行动够快,只要他能拔除掉沿路的哨岗,只要他的两面合围能在刘虞等人的整兵之前完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