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渝惊诧地问:“还要安排人?”
来自交管中心的老船长陈兴国转身看看正在施工的水域,笑道:“水上交通的监管体制你是知道的,上级要求‘一港一监’,等启东港建起来肯定要设港监站。现在这边又在施工,水上交通情况比南通港那边都复杂,水上交管也要跟上。”
港巡三大队在白龙港时干部职工一直很少,一下子来这么多人韩渝真有些不习惯,不禁笑问道:“现在多少人?”
陈兴国掰着指头算了算,说道:“现在十个,汤局说要在年底前增加到二十个人。”
港监局在趸船上设了一个小交管中心,这就意味着要二十四小时值班,结合三河水域的实际情况,没有二十个人确实不够。
韩渝想了想,追问道:“姜叔,你刚才说凌姐和胡主任,胡主任是谁?”
不等老职工开口,陈兴国就笑道:“就是跟凌秀梅一起来的军转干部,他是正营转业的,而且正营好几年,局里给他定的主任科员,所以我们都叫他胡主任。”
人家转业前是正营级军官,没个职务不好称呼。
叫主任挺好,主任可大可小,不知道具体职务的都可以称呼主任。
韩渝反应过来,正想问问学姐在不在,曾在营船港做过一年邻居的凌大姐走出指挥调度室,扶着护栏俯身喊道:“咸鱼,秦市长来你们启东检查工作,柠柠被沈副市长请去作陪了,秦市长这会儿正在三河,你赶紧过去吧。”
“秦市长?”
“朱局的爱人,现在是副市长。”
“秦主任当副市长了!”
“嗯,人代会上刚通过的,现在分管工业,从南通开发区检查到长州,从长州一路检查过来的。”
凌大姐话音刚落,陈兴国就理所当然地说:“计委权多大呀,计委主任提副市长很正常。”
计委的权确实很大,以前“计划就是法律”,用秦主任的话说,他们在计划经济年代是“一年四季编计划,春夏秋冬定指标”。
以前的那些企业,都是按照计委下达的指令性计划搞生产的。比如航道船厂,根本不需要去跑业务拉订单,一年建造多少条船全是计委安排。
后来成立经委,变成了计委制定经济计划,经委执行经济计划。
再后来又成立了体改委,计委、经委和体改委被称之为宏观调控的“三驾马车”。
据说直到八九年之前,国营企业不管效益多好也没多大的自主权,小到机器设备更新、车间改造,大到各级政府的投资权限,全要向计委报批审核,甚至连工厂里建个厕所都要报计委审批。
总之,计委在地级市和地级市以上的政府组成部门中,绝对是排在最前列的重要部门。
秦主任做了那么多年南通市计委主任,现在荣升副市长,韩渝发自肺腑的高兴,连忙洗澡换衣裳,跟刚搬过来不久的启东港工程指挥部借了辆车直奔三河。
分局辖区大,用车紧张。
早在参加“捕鳗大战”前,就把车送到了分局,现在只能跟人家借。
赶到管委会,党政办的小肖说叶书记、钱市长和沈副市长正在陪同秦副市长在外面视察,考虑到就这么找过去叶书记和钱市长不知道会怎么想,韩渝干脆先回分局。
如果说王记者是“无冕之王”,那么石胜勇就是开发区分局的“无冕局长”,事实上这也是市委和局党委对他的定位。
不出所料,他果然跟沈副市长和苗主任去陪同领导了,毕竟他既是分局教导员更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
副教导员田桂在家,见到局长回来像是见到了“稀客”,连忙叫上户籍民警余有强出来迎接。
“这是做什么,老余,群众等着办事呢,你忙你的。”
“鱼局,那我先过去了?”
“忙去吧,别影响工作。”
韩渝打发走余有强,掏出钥匙打开门,走进阔别近一个月的局长办公室。
办公室的钥匙田桂也有,跟进来笑道:“鱼局,你虽然没时间回来,但办公室很干净,我每隔三天安排打扫。”
“不打扫也没事,田叔,局里这段时间忙不忙?”
“不是特别忙,但也不闲。”
田桂掏出笔记本,坐到韩渝对面,赶紧汇报起来:“分局这段时间主要是协助管委会征地拆迁,种田不赚钱还赔钱,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人买户口。刚开始个个都盼着征地拆迁,我们都以为征地应该很容易。
没想到等真正开始征收事情就来了,好多群众为了多要点补偿开出一大堆条件,一个盯着一个,工作根本做不下去。市领导火了,走法律程序强制征收,直到行政拘留了六个带头闹事的,征地拆迁工作才得以顺利进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