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钱真有些接受不了这个事实,紧锁着眉头说:“以前县城没四厂热闹,四厂没白龙港热闹,白龙港可以说是启东最热闹最繁荣的地方,怎么会没落到现在这样的。”
“钱叔,白龙港以前热闹,整整热闹了一百多年,主要靠的是水上客运,靠的是离上海近。现在水上客运不行了,自然热闹不起来。”
“我从上海坐客轮回来,客轮上的人不算少。”
“也不算多。”韩渝放下筷子,抬头道:“再说现在是什么时候,现在是春运。”
老钱反应过来,唉声叹气:“这倒是,马上过年了船上都没客满,跟以前是没法儿比。”
老丁帮老钱斟满酒,轻描淡写地说:“我和老章在白龙港也干不了多久,轮渡公司的经理说等过了春运就关闭渡口,人员和渡轮都去三河。以后只有陵大汽渡,不会再有白牛汽渡。”
“把渡口关了,岛上的群众怎么过来,我们这边的人怎么去岛上?”
“白牛轮渡停航,会开通陵牛轮渡航线,对四厂尤其白龙港的群众来说不方便,但对其他乡镇的群众影响不大。”
“为什么要关闭,为什么要并三河去?”
“泥沙淤积的厉害,渡轮不好开。再就是走白牛汽渡去上海,到了崇明岛又要上一次汽渡,不安全也不便捷。”
同样做公安,别人的辖区发展的越来越好,自己的辖区恰恰相反,如假包换的一天不如一天。
想到白龙港繁荣时的景象,韩渝很不是滋味儿。
张二小是真正的白龙港人,想到自己的发家之地居然变成了这样,心里更不是滋味儿,不禁苦笑道:“都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以前村里人靠码头多多少少能赚点钱。现在指望不上码头,要么出去做生意,要么出去打工,连村干部都没人愿意做。”
村干部事多钱少,没社会地位,年轻人确实不太愿意做。
韩渝调侃道:“张总,你可以做。”
“王支书还真找过我,说什么我发达了不能忘了家乡父老,要选我做村干部,让我带着大家伙致富。”
“这是好事,你小子是应该为家乡做点贡献。”
“我现在是上海人,不是白龙港人。再说白龙港除了客运码头还有什么,白牛汽渡一关,交通更不方便。村里连壮劳力都没几个,什么都搞不成。”
他在上海买了房子,有上海的蓝印户口。
这段时间正在找教育局,问能不能把他未婚妻高小琴的户口转过去,如果转过去会不会影响将来的退休工资。
韩渝正准备笑骂他忘本,居然不承认自己是白龙港人,张二小又笑道:“供销社、商业公司,那么多单位都走了,空出好多地方。王支书想学人家招商引资,问我能不能把这些地方用起来,比如开厂什么的。”
老丁好奇地问:“你怎么说?”
张二小放下筷子,指指码头:“我告诉他想请客商过来投资建厂,就要给客商留下好印象。比如码头上欢迎旅客来白龙港的牌子,十几年前写的,都锈的不像样了。人家一下船,一看牌子就知道这地方不行。”
南通港这几年在大兴土木,白龙港却什么都没做。
听他这么一说,韩渝赫然发现码头看上去是很破败。
张二小见老丁老章和韩渝都深以为然,又眉飞色舞地说:“码头就是脸面,想发展先把码头用漆好好刷刷。把那块旧牌子摘下来,换上一块新的。也不要写什么启东,直接写中国白龙港欢迎您,人家一看就有印象。”
第370章 大消防!
临近春节,本来应该很热闹的白龙港一到中午就变得很冷清,客运码头家属区却变得越来越热闹。
老韩同志运完今年的最后一批货,把船开到张老板船厂,请张老板安排工人赶在春节期间铲锈刷漆,给货船里里外外做一下防腐。
前几年春节都是在大儿子那边过的,今年要在小儿子这边过,把船上的床单被褥、换洗衣裳和锅碗瓢勺都搬到了客运码头家属区。
冬冬听说外公外婆都在二舅这儿,一放寒假就带着作业来了白龙港。浔浔知道爷爷奶奶和哥哥都在叔叔这儿,也让他爸爸韩申把他送来了。
张平的爱人王小雪是南通港客运码头的售票员,不想总跟丈夫两地分居,主动提出调到白龙港客运码头。
人家巴不得往市区调,她居然愿意来白龙港,长江轮船公司南通分公司的领导求之不得,很痛快地同意了。
他们一家三口,再加上陈子坤一家三口。
曾经的白龙港客运码头家属区,就这么变成了长航分局白龙港派出所的家属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