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是下一周的西方哲学史课程,张知疑顶着张闻忻的名头代课,张闻忻本人坐在底下掏出手机对着讲台上就是一顿拍,然后把照片顺手发到微信里某个叫“快乐一家人”的群聊里。
张知疑虽然也不是没经历过大场面,但大学里头站在讲台上讲课这种他是真没经历过,有点紧张地调整麦克风,脸上保持尴尬的微笑。厚重的书放在讲台桌上,张知疑攥紧衣角打开了文意先的ppt。
在学着文意先带着同学们划完重点之后,ppt切换到了一张白屏,中间是一行字:请张知疑同学自由发挥。
张知疑一整个尬住。然后脑内疯狂回想文意先讲课的流程,先顺着章节的概括句讲讲大概,然后切回开篇的重点粗略地讲人物生平,偶尔穿插一些趣事,然后详细讲重点内容的由来……
嗯,他应该可以做到的。
“张老师,你怎么不抽人提问呀?”底下某班学委问到。
张知疑给人一问有点整蒙了,顺着他的话:“行吧,提问就提问吧。”
“提问能不能叫张知疑回答啊?”
“啊?”张知疑瞳孔地震。他可不要表演自问自答现场。
“学生提问,老师回答,不是很正常吗?”
“所以,你们的意思是?”张知疑挑眉。
“我们提问,你来回答。”
“……”张知疑想骂几句脏话,硬生生忍了下来,想当初文意先在的时候,他回答他提的问题以及各种追问也就算了,权当对着喜欢的人完全发作不起来,现在居然被集体这么对待,他本来没有社恐都要社恐了。
然而他还是微笑着应了下来,虽然有一点咬牙切齿:“彳亍。”
首先是开胃小菜:
“张老师,你怎么理解康德的‘二律背反’?”
“如果要求一个通俗易懂的理解,就类似于古希腊专门练习辩论的那群人,无论正反对错,他们都能辩得有理有据,正是由于‘二律背反’的存在。人们不能超越现象去认识物体。‘二律背反’是为反对独断认识的片面性而存在的。”
同学点点头坐下了,尽管脸上还是有些许疑惑。
然后是进阶版本:
“张老师,你认为中医和西医哪一个更科学啊?”
张知疑斟酌着,语速缓慢地回答道:“我认为……没有‘更科学’这种说法。尽管中医的基础理论,比如‘气’之类的概念解释存在实际上并不科学,但是现代科学可以将其进一步解释,形成这个词的广延,综合分析,如果它在各个地方都是描述同一种理化过程,那么我认为也是科学的。”
最后是铺天盖地的问题,偶尔夹杂几个正常的问题:
“张老师,你认为上帝存在吗?”
“张老师,你怎么看待时空旅行?”
“张老师,既然有‘红颜祸水’的说法,那为什么康德还说美学之美是‘无利害的’?”
“张老师,你眼中的美是什么样的?”
他还没回答,其他同学马上抢着替他回答这个问题。
“这还用说嘛,譬如文教授在他眼里就是美的。”
“文教授在大家眼里不都是美的吗?”有人说。
“对啊,正因这种普遍性,所以我们可以推断文教授在张老师眼里也是美的。”另外一边一个同学站起来了。
“我怀疑你使用了三段论的错误论述逻辑。”原先疑问的同学也站了起来。
“我只是应用了康德的美学理论进而推断出来的,况且张老师每次看到文教授都笑得很不值钱的样子。”
“你这是主观臆断。”
“我&*@%:!”
……吵起来了。
张知疑松开攥着衣角的手,讪讪一笑,用力拍了拍手掌:“行了,你俩课后私下争辩去。你们问够了吧?现在到我了?”
“张老师,我们还没问够。”
“噢,还有什么问题吗?”张知疑好脾气地问,顺便看了一眼腕表,离下课还有五分钟,他垂着头开始收拾东西。
“张老师,你喜欢文意先教授是定言命令还是假言命令?”
张知疑一愣,然后马上反问道:“那请问你们让我代课是定言命令还是假言命令?”
一同学双手抱臂,语气轻佻:“老师遇到困难,同学们无法适应快速教学,有能力则为老师代课,这是一种定言命令,基于道德准则。而你进入课堂负责任的时候,为大家认真授课解惑,控制场面,则是假言命令。综上,我们让你代课是道德绑架,因为这实际上并不是你要求自己实行的行为。”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没想到张知疑点了点头:“所以你明白了吗?这个问题很奇怪。喜欢一个学术造诣高,教学水平好,长得帅、有教养、脾气好的老师,不是人之常情吗?不能属于命令,我不用命令你,你也不用命令你自己,我们都喜欢文教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