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和帝瞥了他一眼,不耐烦道:“给召远大师看座。”
身旁候着的内侍当即利索地给召远搬了个椅子,搁在他身后。
召远后知后觉地哆嗦了下,双手微微颤颤地拢在一起,哑着声道:“老朽……不敢。”
文和帝皱眉。
“让你坐你就坐,不过就是问两句话,朕又没让人砍你脑袋。”
召远剧烈地抖了下,整个人往后跌进了椅子里。
文和帝这才道:“朕问你,送去大昭寺的那青玉罐子,怎会砌到楼顶上去的?”
召远大师喃喃道:“正殿顶上……乃……乃是佛气最……盛之处,当是驱晦最佳位置,老朽擅作主张……”
文和帝忽然打断了他。
“你也知道这是擅作主张?那是朕的东西,你动之前都不曾想过问一声?”
召远大师微微颤颤要起身下跪,文和帝挥手。
“一把老骨头,跪什么?坐好。”
旁边的内侍赶紧上来将召远拖回了椅子上。文和帝收了眼,扫向场中站在一边噤若寒蝉的其他人——召远在左侧,后方立着杨家父子。右侧皇后端坐在那,她身后站着陈家的家长,陈庸。
文和帝面向皇后和陈家,脸色当即好了不少。
“皇后当还记得那个青玉罐子吧。”
皇后起身行礼,低声回道:“那是皇上亲自栽的常青树盆子,一直在乾宁宫门口,臣妾日日为常青树洒水,自是熟识。”
文和帝笑了声,道:“那你知道那青玉罐头是红夫人留下来的遗物吗?”
皇后的脸色霎时变了变,迟疑了一会才回:“臣妾……只知那是圣上交给臣妾好生栽种的常青树。”
文和帝抿嘴,视线又转向陈庸。
“陈爱卿呢?”
陈庸迈步,走到殿中央,俯身拱手。
“舍妹留下的遗物,臣只要看上一眼,便能认出。”
文和帝当即坐直,道:“好,朕就等你这句话。”他当即转向杨家父子,道:“子荆,朕命你带进来的东西呢?”
杨天颖按了下杨明慧耸起的肩,也迈步到殿中央,和陈庸站在了一侧。
“微臣进宫之后,便将物件交给内侍保管。”
文和帝点头,沉声道:“呈上来,给陈大人认认。”
第119章 真龙之怒
不多时,内侍捧着一个青玉盘子上来,盘子里面放着一枚温润的白玉,大约只有拇指那般大,白玉中央泛着一点微弱的红光。走近了才看到上面刻着一个艳丽的红字。
白玉被放在陈庸面前,陈庸面色僵得可怕,半晌都没有吱声。
文和帝死死地盯着他。
“告诉朕,这是不是红儿的遗物。”
陈庸捏紧了拳头,他咬紧了牙关,片刻后他吐出来一口气,拱手道:“圣上,这不过是一枚普通的白玉,我们陈家尚玉,但并非什么玉都会要。这枚……”
文和帝提高了声,打断了他。
“朕问的是,这是不是她的遗物。”
陈庸:“……是。”
文和帝忽然暴怒。
“……藏得好深啊!你们瞒着朕!让朕查了整整二十年,都没查出来,你们陈家真是好样的!”
陈庸立刻跪伏在地上。
“圣上息怒,臣……微臣不知,这枚白玉究竟是何意。嫣红留下的遗物甚多,这枚白玉是其中最为不起眼的物件,微臣……”
文和帝深吸了口气,压住了滔天怒气。
“朕知道,朕这些年确实太过纵容你们了。连朕的私事都敢插手啊?好大的胆子啊,你们这些人。要不是那穆景天……要不是有对朕忠心耿耿的臣子在。朕怕是一辈子都不会知道,朕和红儿还有个孩子。”
皇后当即脸色大变。
她猛地看向文和帝,忍不住道:“圣上,此事非同小可,不能仅凭一人之言便确认有皇嗣流落在外。”
文和帝幽幽地看向皇后。
“那是朕的孩子,你不心疼,还不许朕心疼吗?”
皇后一时惶然。
文和帝似乎是呆了片刻,现场的鸦雀无声让他稍微冷静了些。
他迟疑了许久,又说:“不过,你这话也不是没道理。今日朕也招了与此事相关的众臣过来。全挤在这里人多不方便,朕让人挨个去问了。大约再过一会……”他忽然顿了下,抬头看向前方。
刘公公带着他们拐了个弯,他躬身站在转角,低着头对着地面道:“小侯爷,前方便到了。”
傅长熙颔首,他往前迈了两步,忽然停下脚,问:“再问一个问题,刘公公看着回答。”
刘公公依旧保持躬身的姿态,看着像是答应了。
傅长熙压低了声:“圣上为何忽然招穆景天进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