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何况,她有钱也不肯花在苏珺宁身上,所以今儿就厚着脸皮空手来的。
万万没想到,苏珺宁竟直接问了。
听到这话之后,旁边坐着的苏知意也是脸色变了又变。
没想到姨母来探病,竟没带礼品,这也太丢脸失礼了呀!
眉头微蹙,便立即开口道。
“怎么会没带礼物呢,今儿姨母来,可是带了一株上好的山参给妹妹补身子,我还瞧见了呢,哎呀,姨母是不是落在我院儿里了?”
听到苏知意的话,小卢氏瞬间会意,敢忙就点头。
“瞧我这记性,竟落在你那儿了!”
“无妨无妨,初云,你回去一趟,把东西拿过来。”苏知意低声对自己的侍女吩咐。
后者明白了她的意思,立即就退出去了。
崔氏和苏珺宁母女俩不动声色的交换了一下眼神,彼此心里都明白这两个是在做戏,但也没说穿。
毕竟不知道小卢氏今儿来一趟究竟是要做什么的,还得弄清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等丫鬟去拿东西的这个空隙里,小卢氏赶紧调整了一下心态,才又再度开口。
“今儿来,一则是探望四丫头,二则也是家里两个小的,预备办童关宴,特来邀请,届时去府上一聚。”
北狄国的孩子,一岁办周岁宴,十岁办童关宴,叫过童关,意味着过了十岁就正经算是大孩子了,再就是十五岁男子加冠,女子及笄,这就意味着能谈婚论嫁了。
小卢氏膝下三个孩子,老大高文博就不说了,那已经废了,下头还有一双龙凤胎,今年就是刚好十岁。
姑娘叫高倩柔,儿子叫高文靖,确实都是年底的生辰。
所以崔氏听罢了,便笑着点点头。
“这是喜事,届时我们一家子自然都是要去的。”
“那就好,日子便定在十一月十七,到时候可都要来呢。”
小卢氏也露出笑脸,又做不好意思状,看了眼苏珺宁。
“还有一事要麻烦崔姐姐,这孩子过童关,按规矩要向大些的,平安有福的哥哥姐姐,拿些旧衣物缝制一件百福衣穿,只有知意、珵儿和启泽的,太单薄了,倒想从四丫头和三公子那里也讨件儿来。”
原来这才是真目的啊,苏珺宁心里默默想着。
可又觉得奇怪,小卢氏怎么会要她的旧衣裳给自己女儿添福穿呢。
或许是猜到苏珺宁心中所想,所以小卢氏又适时开口。
“我一双孩子,在京中却没什么亲戚可讨要旧衣,否则也不会求到一家来了。”
这一说,倒也解释的通。
卢家本就不是汴京的,现如今更是因为做官都搬去了颍州,高家人也一样都在外地,眼下小卢氏在汴京的亲戚还真是只有苏家一户。
不过虽然她这么说,但崔氏还是征求性的,先看了眼苏珺宁。
而苏珺宁么,不喜欢小卢氏是真的,但也无所谓一件旧衣裳,便点了头。
主要是这不给说不过去,小卢氏万一借这个事儿跑到父亲面前去哭诉,那可对自己和母亲不利。
讨得衣裳后,小卢氏才没再多坐,拿了几件旧衣裳就高兴的回去了。
等她们都走了,苏珺宁才拿起个橘子剥起来。
“没想到二姐手里还是有好东西呢。”
崔氏抿了口茶,知道她说的是那个上好的山参,便道。
“你呀,鬼精灵的很,这回算是叫你二姐舍了好东西了。”
第134章 看烟花
“谁要她非要给她的好姨母收拾烂摊子的,我可没逼着她。”苏珺宁把剥好的橘子递了一半过去。
崔氏接过,“这小卢氏做事也的确小气难看,嘴上说着来探病的,实则是来讨旧衣裳的,求人的事儿,也不知道带礼。”
“她小气又不是一日两日了,娘今日才知晓么。”苏珺宁哼哼道。
对此,崔氏没接话。
因为不想想起过去小卢氏做的那些个恶心事。
故而提起了别的。
“你病着这两日里,知意倒是多出去了两回,也不知是去哪儿了,一走半日的,我也不便过问,眼瞧着她和许家的婚事就要定期了,她似乎一点儿也不上心。”
说到这个,崔氏就愁。
苏知意本就对她有成见,一直关系不好,偏这桩婚事又是苏知意不喜欢的,所以崔氏更不好经常在苏知意面前提起。
但婚事总要办的呀,如今眼瞧着就年底了,翻年肯定就要办喜事了,一切又都要加紧呢。
听着崔氏的烦恼,苏珺宁也帮着想了想,而后便道。
“依我看,娘把自己手里的事儿先全部都做好,该她自己准备的,娘一次拟个单子,叫人送去给她瞧,她自己做不做就是她的事儿了,届时有凭有据,出了问题,父亲也不好怪罪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