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惊天的点评,一个接一个。
有人说这是过度解读。
但更多的人却觉得很有道理。
因为他们在重读《西游记》的时候,都能够感受到不一般的意境。
为何《罗斯奇幻之旅》没有这样的深意?
为何其它幻想小说没有这样的解读?
为何偏偏是西游?
这说明,这篇小说的确值得深思。
许多读者惊叹。
“看了这些点评,我发现《西游记》白读了。”
“如果你细细品味,真的能注意到许多不一样的地方。”
“是的,重读才发现了许多细节。”
“甚至唐僧重生都是一个大坑。”
“……”
更是有作家分析:“哪里有什么西游记?只不过是一个人的心路历程罢了。整部西游的故事,其实说白了就是人生的一个过程,在经历了各种艰险阻拦,克服了心理和行为障碍后,才能获得人生的真谛。
孙悟空代表的是人心,它由石头变化而来,说明每个人生来都有灵性,生来就桀骜、憧憬自由和快意人生。而猪八戒代表情欲,这是所有人都要经历的过程。沙和尚代表悟出本性纯净,只有努力修行的人才能找到自性成佛。白龙马代表意志力,必须要忍受屈居人下,坚持不懈的意志,跨越重重困难。
至于西游记里面的诸多妖魔,都是自己的心魔。
每一只妖怪,都可以被看做是人性中的缺点和不完美。它们代表了贪婪、自私、懒惰等负面特质。
所以这场西游,其实只是唐僧一个人的修行。他在四大心性和意志的共同进退下,才会坚持到拨云见日的那一天。”
又是一种解读!
甚至还如此的贴切。
网友们早已经看懵。
看着这些顶级分析家和作家的点评,他们甚至以为自己跟对方看的不是同一本书。
这还是他们认识的《西游记》吗?
这还是他们认为的爽文吗?
怎么这么深刻?
深刻到他们都不认识这些内容了?
于是。
几级分化了。
少年们还在挥舞着各种“仙器”在教室里、操场上打打杀杀。
年轻人还沉浸在孙悟空的威武霸气中。
上了年纪的人以及很大一部分文坛的专业人士,则一个个开始透过现象看本质。
甚至有人提到了哲学。
例如五行山下孙悟空的等待、唐僧坐骑白龙马的象征意义等等,这些隐喻和象征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哲学体系,让人深思。
这个时候,当初叫嚣着说《西游记》不是名著,纯粹是一部爽文的黑粉,终于全都闭上嘴巴,销声匿迹。
他们再也没有任何理由。
甚至连他们自己都茫然。
这部《西游记》真的如此牛逼吗?
牛逼到全球无数的人都加入了分析中?
别说是幻想小说了,甚至许多名著都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情。
就比如:当今蓝星的大文豪格洛沃的长篇小说《楼阁》被公认为名著,并且获得了去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可即便是这样,《楼阁》也只有寥寥无几的人分析它的社会和现实意义。
然而现在,放眼全球,解读《西游记》的文学家没有一千个,恐怕也有八百个。
或许这些人中,有不少是来蹭热度的。
但绝大多数却是真正在从文学角度解读西游,并且还取得了令人佩服和心惊的效果。
史无前例!
什么是名著?
前面已经说过,有着足够的文学性和艺术性的小说,便可称为名著。
而此刻,《西游记》的表现明显已经超越了普通名著的表现。
文学性?
早就足够了,在它第一部发布的时候,文学性就体现的淋漓尽致。
艺术性?
这是最开始许多人质疑的地方,而现在也没有质疑了。故事里展示出来的诸多暗喻、隐喻以及对社会另类的讽刺,几乎让许多人惊为天人。
许多顶级学者的解读,更是让众人看得一愣一愣的。
尤其让大家呆滞的是。
接下来,不少顶级的文学杂志居然刊发了一篇篇文章。
【论《西游记》中佛禅思想的研究与阐释】
【《西游记》中妖怪名字的翻译深意】
【西天取经,在历史上有着什么样的意义?】
【从《西游记》看华夏古代社会的价值观与道德观】
【西游中透露出来的团队精神与协作意识探讨】
【东方神魔体系为何征服西方?】
【从孙悟空戴上紧箍咒看待人生】
各种各样论文级别的文章,让学者们似乎找到了新的研究方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