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8页(1 / 1)

('

“散文?”

王默一愣:“您不是说《书阁》是短篇小说杂志吗?”

贺之行笑了:“短篇小说杂志又不是一定要刊登短篇小说。它还有诗歌、散文等内容。我只是觉得你在散文上造诣最深,并且风格也适合国际,当然让你投稿散文了。如果你能写短篇小说,那更好。不过短篇小说要被《书阁》相中,太难太难,因为它的标准太高。所以我的建议还是让你投稿散文,不要做一些无意义的事。”

这样啊……

王默点点头,懂了。

第476章 西楼的第一个短篇

在跟贺之行结束通话后。

王默便停下了码字,开始在网络上查询关于《书阁》的信息。

这一查,还真让他意外连连。

在当今互联网高度发达的社会,基本上九成九的报业和杂志都倒闭了,可是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创立的《书阁》杂志社,却坚挺到了如今。甚至它非但没有陷入困境,还成为了当今文坛的风向标,跟《墨海》、《文学风华》并称为当今世界的三大文学圣地。

《书阁》能有如此成绩,主要得益于它不固步自封。

当互联网兴起后,《书阁》根本不像其它报社一样冥顽不灵,而是马上创办了自己的论坛网络,与时俱进。做到了线上线下结合。

因为它的领军人物知道,书本是永远不会过时的,互联网的发展并不是给纸质杂志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而是带来了另外一个层面的机遇。

因此在线上线下的相互交融下,《书阁》成功打破了困境,成就了如今的辉煌。

当今。

《书阁》杂志在全球有着数千万忠实用户,每个月的杂志销量高达数百万册。至于《书阁》论坛,更是流量惊人,每日在线人数稳定在十万以上,日流量同样稳定在百万,最高更是超过千万之数。

“厉害~”

王默暗暗赞叹。

在这个流量时代,短视频、短剧为王的社会,一个纯粹以文学性为主题的论坛能做到日流量百万以上,绝对有它的本事。

又看了一下《墨海》和《文学风华》两个杂志社。

发现它们的运营模式、规模基本上跟《书阁》一个调调。

看来大家都是你抄我、我抄你,共同进化出了一条最适合生存的道路。

对比了一番。

王默最终还是选择了《书阁》,没有什么理由,其实这三个杂志社都差不多,选《书阁》纯粹是先入为主。

“既然选定了对象,那接下来就要选文章了。”

王默眨了眨眼睛。

选什么文章?

短篇?

散文?

诗歌?

抑或其它的类型?

刚才贺之行的话浮现在他脑海中。

贺之行的建议是让他投稿散文,因为贺之行觉得他写的散文最符合西方特色,最能得到杂志社的认可。

只不过,贺之行没有看到此刻王默嘴角勾起的神秘笑容。

谁说他最擅长散文了?

既然《书阁》是以短篇小说为核心,那他当然要去投稿短篇小说!

唯有在对方最专业的领域征服他们,才能让“西楼”的名气在最短的时间内传开。

而且王默知道,在文学界,唯有长篇或者短篇小说,透露出来的文学性才最高,其作品也最能让文坛大家承认和认可。

散文?

诗歌?

这些东西都需要长期的浸润和陶冶。

当然,如果你的诗歌能强大到泰戈尔的高度,那也能平地惊雷。不然写短篇小说就是能在短时间内成名的最佳办法。

说做就做。

王默马上沉入了系统中,打开了系统商城。

很快便找到了关于西方文学的短篇小说分类。

对于西方的短篇小说,王默记忆中有着诸多的经典名篇。

比如:《变色龙》、《我的叔叔于勒》、《百万英镑》……等等,因为这些短篇都是当年他上学时课本中的内容。

能够被华夏官方选为孩子们的课本学习内容,便足以看出它们有多么的优秀。

“选哪篇呢?”

王默心中有些不太确定。

他声望足够,根本不担心买不起。

他在乎的是自己拿出的第一篇短篇小说,不能太过于惊艳、也不能太过于平庸。

太惊艳了,让自己起点太高反而不好。

可若是太平庸,那自己拿出的作品又无法征服众人。

所以如何找到一篇合适的作品,来平衡这个点很重要。

“这篇?不行,太优秀了。”

“这篇?也不行,太平庸了。”

王默第一次感觉自己患了选择综合征,犹豫不决。

', ' ')

最新小说: 震惊,全城豪门抢着跟我认亲! 命定福星 沉浮 天眼兵王在都市 炮灰意识觉醒后[快穿] 皇长孙的团宠日常 懒得说话怎么了 在茶场的日子里 明月曾照 地下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