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页(1 / 1)

('

6!

旁边袁雄听到王默的回答,暗暗竖起大拇指。

记者对王默的话显然也极为满意。

官媒,就喜欢采访这样有觉悟的人。

他又问:“那对于《乡愁》席卷海峡两岸,你有什么可说的呢?”

王默道:“我感到很骄傲,说明华夏子孙的血脉依然在沸腾。”

记者:“6!”

王默继续道:“其实,现在我写的《乡愁》只是前面一部分,后面还有一段没写出来。”

记者一听,眼睛发亮:“西楼先生,你的意思《乡愁》还没有写完?”

王默:“是的。”

卧槽!

大新闻啊!

如今《乡愁》在整个华夏大地掀起了这么大的风浪,但它的创作者居然说它只是一首未完成的诗,那这个采访放出去,绝对要爆炸。

记者声音都在发抖:“那……您能说出后面的内容吗?”

王默:“当然。”

说着。

他再次将《乡愁》朗诵了一遍,在最后又接了这首诗的第五段:

“而未来,

乡愁是一道长长的桥梁,

你来这头,

我去那头!”

这里的《乡愁》第五段,并不是王默自己的杜撰,而是真实出自余光钟先生之手。

我们书本上学习的《乡愁》一般只有前四段,但它也在许多人心中留下了深深的遗憾,只能望而兴叹。

所以在2011年的时候,余光钟先生为了满足所有华夏人对祖国大统一的期待,补充了《乡愁》的“未来片段”。

这段一出,整首诗终于变得圆满。

而此刻。

官媒的记者听到王默的朗诵,一时间居然呆滞了。

半响后才喃喃道:“未来……好一个未来……真好。”

他有些迫不及待想将这段采访发出去了,甚至他恍惚中已经看到了网友们在见到第五段《乡愁》内容时,是如何的热血。

但专业素养还是让他忍住了内心冲动。

不管怎样,先做完这一次采访。

后头还有好几个重要问题没有问呢。

而旁边的袁雄,却早已内心翻滚:“大哥,我让你做事高调,你是不是太高调了点?”

这就相当于:我让你走,你丫却飞了起来。

真是要命!

袁雄有些忐忑,接下来的采访,天知道王默这小子又会做出点什么高调的事。

第142章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早知道。

就让王默这家伙低调点了。

有时间,做事太高调,也不一定是好事啊。

不过让袁雄稍稍松了口气的是,接下来官媒记者问的几个问题,王默都回答的中规中矩,并没有让他胆战心惊的地方。

这时。

官媒记者眼见已经采访的差不多了,便开口道:“西楼先生,我看到您在昨天和前天两天的‘山音杯’交流会中写的作品都有着很高的格局。比如《劝学诗》,是规劝华夏所有的年轻一代。今天的《乡愁》,更是上升到了家国情怀的高度。那请问,是什么样的原因,让您能写出如此令人深思的好诗词呢?”

王默下意识看了一眼袁雄。

因为这话的回答,说起来很容易太官方。

太官方,就没意义了。

见王默眼睛瞄向自己,袁雄连忙伸出右手,使劲往地下指。

他的意思是:低调点,一定要低调点,不要再高调了!

王默却满脸懵逼。

指地上?

什么意思?

但很快,他眼睛一亮,他觉得他明白袁雄的意思了。

想到这里,王默严肃道:“我能写出这些诗,是因为我爱片这土地。”

雄哥指地上,意思不就是让我要说爱华夏大地?

果然。

他跟袁雄是心意相通的!

而此刻的袁雄,一口气闷在心头:爱你妹啊爱,劳资说的是低调点,低调点!劳资手都快戳到地上去了,还不明白意思吗?

还爱土地?

你这么爱土地,你丫怎么不去犁地?

气死了!

此刻。

官媒记者听到王默的话,眼睛再次变亮:“哦?爱这片土地?怎么说?”

王默谨记着袁雄的教诲:做事高调。

当他领悟到袁雄说让他爱华夏大地的时候,他脑海中已经自动浮现出一首诗。

雄哥,果然是他的福星。

让他想到了一个完美的答案。

所以在记者说完后,王默认真道:“或许,我可以用一首诗来概括这种感情。”

什么?

诗?

又有诗?

记者大喜。

袁雄大惊。

记者已经第一时间,激动问出了话:“那我和我们的网友们,有没有荣幸听一听西楼先生你说的这首诗呢?” ', ' ')

最新小说: 震惊,全城豪门抢着跟我认亲! 命定福星 沉浮 天眼兵王在都市 炮灰意识觉醒后[快穿] 皇长孙的团宠日常 懒得说话怎么了 在茶场的日子里 明月曾照 地下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