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小阁二层封闭迎客,四周玻璃全用藤编的帷幔遮掩,既保护了客人隐私,也不会破坏建筑本身的视野和意境,确实是个谈事情好去处。
工作室三人前脚先到临水阁,其他客人很快也赶到。
两辆深灰色的进口奔驰外加两辆黑色保姆车缓缓驶来,对于郑进这种炙手可热的大红人,这在北京城算是非常低调的出行阵容。
常静提醒道:“等会你们两个别乱说话,今天我们是有正经事要谈。”
大半年不见,再见郑进,此人已经变了许多。似乎是最近活动太频繁,人瘦了,眼中却精光奕奕,此刻穿一身亚麻休闲装,手上挽着两节小叶紫檀佛珠,已经有了些影视大佬的架势。这次和他一同来的,还有个初出茅庐的青春片导演,个子很高,扮相雅痞,不说还以为是哪个不知名的小明星。
从2013年开始,电影局推出了一揽子青年导演扶持计划,每年会安排八到十人去美国各大电影公司学习交流,这位霍导才华不俗,也在进修名单之中,去年10月派去的派拉蒙,到了今年3月才回国。
郑进的来意,常静刚开始捉摸不透,见到来人,瞬间猜的七七八八。
醉翁之意不在酒。
果然,不出所料,几人说了些场面话,郑进便将话题引到了年轻导演的身上。
有剧本、有想法、够专业、绝对是个人才。唯一可惜的,就是投资方不够,想拍的项目难度太大,筹备三年,刚试拍半个月,每天百来万的流水花出去听不到半点响,眼看撑不到正式开拍,就要有投资人卷铺盖跑路了。
霍导将自己的拍摄背景,先花了半个小时解释清楚,又花了半小时,详尽描述自己的创意构想和预期效果,思路清晰,条理清楚,关键是对原著的认可度和专注度都很高,让林煦安一下子就对此人非常有好感。
但林煦安哪里知道,现在圈里都在传他是信建集团的公子哥,亲舅舅是一位连名字都不能在网上提起的神秘富豪,要不是小导演今天出门前喝了半瓶二锅头,哪来的胆子敢在他的面前吹牛。
常静没那么容易被忽悠,仔细问了郑进一些项目的事,当得知郑进本人也投了1000万,她有些惊讶。
郑进组的这个局属于科幻题材,这样的项目,要是没有工业化体系支持,即使拍出来,不过是画面粗劣的电脑特效而已。
常静脸色一时间有点难看。
过去这半年,霍凡没少被投资人打击,常静这种不吭声,没直接指着他鼻子骂他诈骗犯的,已经算是和气了。
“常老师,虽然我们是拍科幻,但不打算做成百分百特效片,实景必须要有,也必须得有。我们找到了青岛影都,那里才开完一部大投资贺岁片,我们可以直接用他们的部分场地,至于器材,我们有北京、上海文化发展基金的支持,可以通过内部渠道,联系上影和北电,按照最优惠的价格租赁拍摄装备。”
“那人员支出呢?”常静反问:“人工费用现在一年比一年贵,你构想的拍摄规模起码是300人加1000人的标准,工作伙食、人员薪酬,这笔开支你想从哪里来?”
“我们可以联系当地高校,您可能不清楚,原著作者在学生群体里有非常广泛的读者基础……还有北电的学生,剧组可以以暑期实习的名义,安排他们进组工作。”
连免费劳力都找好了,常静嘴角抽搐了一下。
“你控制成本的意识很好,但这只是你的设想,实际操作可比设想困难百倍,以前我们公司开剧,最难的,从来不是项目启动,而是项目执行中的日常统筹,你们的执行制作组,平均年龄只有30岁,他们能摆平千人大组里的牛鬼蛇神吗?”
“常老师,我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霍导站起来,满脸真诚地为常静等人斟茶添水,“只要我们诚意充足,对电影事业足够热情,就能让剧组众人心往一处走,力往一处使,那您担心的情况就不会发生。我明白您的顾虑,您说得对,科幻项目最大的难题不在于设备,而在于人。很多人听到电影工业化感觉是拼科技、拼技术等硬设备,其实不完全是这些,很重要的是观念、流程和管理方式。我对我的定位只是一个先驱,一上来也许做不到很好,但只有像我这样的人多了,当我们的孩子去学电影,去拍工业电影时,他们至少有据可查,知道我们这帮人当年犯过什么错,能绕开这些坑。”
太理想化了,常静在心里给年轻导演勉强打了个70分。
但是,这种理想化的热血青年绝对会对林煦安的胃口,郑进不愧老江湖,很懂得见人下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