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刘大嫂子:“你咋不请人进来喝口茶?”
刘大嫂子回头就是一记严厉的眼神:“你闲得慌是不是?”
她将水灌满,转而面对董三花的时候,才笑呵呵地:“走走走,嫂子帮你抬回去。”
董三花有些不好意思:“多麻烦你啊,谢谢嫂子。”
待进了董三花的家,刘大嫂子打眼一瞧,看了一圈。
心里有些羡慕。
董三花是秦奶奶的亲戚,沈宁宁对她照顾也不少。
这院子里规规整整的木头,都是邓大叔给董三花劈好的。
还有之前两个水缸里,现在还有一点清水,听说是沈宁宁从山上给她拿的。
这可是正儿八经的山泉水,刘大嫂子想到自己家喝的,只是井里打的。
再一进屋,发现屋子也大,董三花还收拾的干干净净,一尘不染。
窗台上,放着一支圆口烧蓝釉绣黄梨花的瓷瓶,里头插着一把草边的黄色野花。
色泽鲜艳浓郁,一瞧就是好东西,跟周围朴素的摆设对比明显。
刘大嫂子嘿哟一声,指着花瓶问:“这是宁宁送的吧?之前我想找她讨个圆缸花盆,她都说没有呢!”
董三花正在给她沏茶,闻言笑道:“这是我姨母给的。”
刘大嫂子暗中撇撇嘴,秦奶奶给的,那也是沈宁宁的东西。
小家伙身为郡主,皇上和太子的赏赐可没少给。
刘大嫂子按下心里不平衡的劲,接过董三花的茶,她说起了正事。
“三花妹子,你这么一直挑水也不是办法,你让邓哥把水井给你打通才是要紧的啊。”
董三花笑了一下:“上次跟邓大哥说了,但最近他应该是有点忙,所以一直没空。”
刘大嫂子啧了一声:“你看,这就是他不懂事了,怎么能让你渴着,回头你可得说说他。”
两人相视一笑。
刘大嫂子道:“我家里有两个弟兄,之前在码头做力夫,现在他们闲着也没事。”
“要不,我喊他们来,帮你把水井打通?”
董三花眼神黑亮:“真的?那可要麻烦嫂子了!”
“都是邻里,说什么客气话呢,”刘大嫂子摆摆手,托臂笑着:“这也不是什么辛苦活,你只要给他们每人二十两就行了。”
每人二十两?
董三花笑容僵了僵。
两个人就四十两。
前阵子她借由沈宁宁的关系,种植了一批番薯,皇上还赏了她三百两。
但这些银子,她首先拿出一部分,将自己的卖身契赎了回来。
剩下一点,她又拿来翻修了这个院子,栽了一个小菜园子。
现在浑身上下,就剩下五十两不到。
“嫂子,这么贵呀?能不能便宜点?”董三花不好意思地询问。
刘大嫂子顿时拒绝:“那可不行,这都是最便宜的价了。”
“你要是到外面找人干,每个人至少三十两,现在旱灾刚过,外头的人都像抢钱一样。”
“好在这是我弟兄,否则都没有这个价格。”
看出董三花的为难,刘大嫂子又说:“三花妹子,你就答应吧,你也不亏。”
“就算邓哥去外面给你找人,这个银子,他也得花呢。”
就这一句话,点醒了董三花。
怪不得邓吉祥虽然答应了她,但是迟迟没有动静。
大概也是找不到价钱合适的工人。
既然如此,她又何必麻烦人家呢?
于是,董三花一咬牙,便点头:“好,嫂子,我这就给你拿银子。”
“好嘞。”刘大嫂子喜笑颜开。
董三花将她送出门外,刘大嫂子一遍遍地答应。
“你放心,一会我就上广阳县去找我两个弟弟,让他们过两天就来给你动工。”
等她高高兴兴地回到家里的时候,刘大伯正在喂鸡。
看见刘大嫂子抱着一兜银子。
“哪儿来的钱?”
“三花妹子给的呗,我答应找我家那两个弟兄,给她通水井。”
说着,刘大嫂子进屋,将银子都放了起来。
刘大伯听言,面色惊变,他立刻放下筐子跟进屋内。
“你怎么擅自做主,我不是跟你说了,吉祥他今天去京城里买材料了,回头我跟他就能帮董三花把水井打通,你怎么还单独收了她银子?”
刘大嫂子将屉子重重地推回去。
她扬起两道犀利的眼风:“我就是不同意你去白白干活!”
“再说了,收她这点银子怕什么,你是没去她那屋瞧,炕上的柜子还是红木的呢!”
“人家邓吉祥看上董三花了,才殷勤地跑前跑后,怎么,你也看上了?”
刘大伯黝黑的脸上浮起怒火:“别胡说,坏人清白!你赶紧把银子还回去,我都答应吉祥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