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暴发户们在有了钱之后,总是会喜欢附庸风雅,强调一种除了麻烦和折腾人之外没什么其他用处的传统。
因而当晚的这次晚宴,采用的形式和三一学院的日常晚宴的形式差不太多,除了不用穿那种流传了几百年的传统长袍,都是全体人员围坐在一条一眼望不到头的长长的餐桌旁,而没有选择能让人员随意在宴会厅中走来走去更加自由的那一种形式。
在落座到各自的席位上,晚宴正式开始之前,赵忠尧和陈慕武先会见了几位不速之客。
一切都是因为来到布鲁塞尔后弄丢了自己证件的赵忠尧结下的缘分,若干天之前,他去民国驻比利时的公使馆补办证件,告知了对方是来比利时参加会议,还指出了陈慕武也会参加这次会议。
因为他提到了陈慕武的名字,所以颇为顺利地拿到了属于自己的新护照,还受公使馆的工作人员所托,邀请陈慕武有时间去公使馆做客。
陈慕武没有因为上次来比利时不闻不问,这次来比利时嘘寒问暖而对公使馆的那些人而生气,他只是单纯地没什么时间,所以才没有给公使馆回复。
今天赵忠尧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消息登上报纸,在整个布鲁塞尔传开之后,公使馆那边当然也收到了这个消息。
这下子他们有了名正言顺来索尔维宫和陈慕武见面的理由,打着以庆祝赵忠尧博士获得诺贝尔奖金的名号,登门拜访。
于是赵忠尧和陈慕武才在晚宴开始前出现在了索尔维宫的会客厅,和早就等在这里的民国驻比公使馆的几位工作人员相见。
刚见到第一眼,看到他们身上穿着的衣服,让陈慕武感觉有些出戏。
大脑中的记忆,让他认为中山装是七八十年代以前流行于中国的衣服,乍一出现在民国时期有些出戏。
可是又想到中山装才是民国首位临时大总统在南京开会制定的国服,陈慕武才会心一笑,他刚刚差一点被自己心中的刻板印象所欺骗。
不怪陈慕武在看到中山装后愣了愣神,实在是因为他在国外和这些民国的驻外公使还有领事们打交道的时候,基本上对方在正式场合穿的衣服都是西服领带。
在海外见到穿着中山装的驻外工作人员,这对陈慕武来说还是第一次。
定睛往领头之人中山装左胸的胸口上望去,陈慕武赫然发现上面竟然还别着一枚圆形的徽章,蓝色的章面中央,嵌着一枚白色的中心对称图案。
来者不善。
这是陈慕武在看清那枚徽章图案之后的第一个想法。
中国人辨认中国人的本领,可比那些认为所有黑头发黑眼珠黄皮肤的人都长一个模样的外国人要高明的多。
陈慕武的照片经常会出现在世界各地的报纸上,而赵忠尧则在几天之前,还曾去公使馆补办证件。
所以见到两位来到了会客室之后,公使馆这边打头的人赶快起身相迎。
“陈博士,久仰大名。赵博士,又见面了。在下是闽县王景岐,现在忝任驻比国公使。”
不认识。
第一次远渡重洋来到英国,为了防止自己的三弟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被别人欺负,在临行之前陈慕侨曾经给陈慕武找了一堆资料,所以陈慕武在到达伦敦之后,知道那位在伦敦中的临时代表叫朱兆莘,字是鼎青。
而后来陈慕侨去瑞典参加陈慕武获得诺贝尔奖的颁奖典礼,也是早早和在斯德哥尔摩的驻瑞典公使打好了关系,还在宴会上向他介绍那位戴陈霖,字叫雨农的另一位浙江人。
可是这次来比利时之前,陈慕侨觉得小弟已经长大了,这点小事情不用自己再操心。
而陈慕武觉得自己应该不会和公使馆这边打交道,所以他根本就没去查比利时这边的相关人名。
以至于这位驻比公使大人主动爆出了自己名号之后,索尔维宫的会客室中,竟然出现了短暂几分钟的冷场。
察觉到有些尴尬的陈慕武终于反应过来:“王公使,法国的陈公使曾经和我提到过你。”
还算陈慕武的反应机灵,他虽然不认识这位王景岐,但他可听过闽县这个地名。
好巧不巧,驻法国的那位公使陈箓,他也是闽县这个地方的人。
民国早期的外交官和在国外留学工作的人员当中,福建省人占了很大一部分。
而在这些福建省人中,又有很大一部分是都是闽县和侯官县两个地方的人,这两个县全都属于福州。
一方面是因为这里本来就是诗书传家的世家大族们的居住地,治学严谨自然是家风当中不必多说的基本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