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8页(1 / 1)

('

高等教育能取得成绩,完全靠的就是早期那些出国留学然后回国的教育工作者,他们是真的一心一意想要为国家来培养人才的。

可是光有一颗赤诚之心还不够,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想要得到发展,都离不开钱。

老师们在工资上咬咬牙吃点儿苦没什么问题,可是教育经费不足,却是一个大问题。

虽然即使教育经费照实拨发,也不一定能买来一台卡文迪许实验室出品的粒子加速器。

但要是一点儿经费都不发,一直用各种借口来拖欠的话,那便是任何仪器,哪怕是一根试管都买不来。

未来的中研院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就是这么一种情况。

就算中研院被冠上中国最高等的学术研究机构,但是因为直属于自身经费就不足,还要被层层贪污克扣的教育部,中研院最后拿到手里的研究经费严重不足。

没有经费就不能进行深入研究,只凭着热情自带干粮免费发电可是走不远的。

所以在未来很长一段的时间里,中研院仅仅是名不副实、徒有其表,除了名字高大上之外,一点儿拿得出手来的成果都没有。

相比之下,蔡院长的那位死对头,远在邶平的李院长手下的邶研院,在学术研究上,尤其是物理、化学和植物学这三门学科,比起中研院的水平来要高得多。

这是因为邶研院完全就是教育部为了安抚李院长,专门给他开设了这样一个部门,属于是先有萝卜然后再挖坑。

为了防止李院长一言不合又找上门来打架,把教育部闹得鸡犬不宁,因而在一开始,邶研院的研究经费每年都是足额发放的。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邶研院这些学科的建立,全部都是在北平那些大学的基础之上的。

毕竟北洋政府把北平当了那么多年的首都,教育资源方面肯定会有所倾斜,北大、酀大、清华和南开,这都是传统的老牌强校,邶研院成立之后,就可以在这些地方毫不费力地网罗到一大批教授学者为我所用。

邶研院下辖的各个分所当中最有名气的一个,应该除了物理所之外没有其他的选择。

物理所的第一任所长,是当时北大的物理系主任,李书华。

——陈慕武去北大讲学的时候,曾经和这位北大物理系的教授见过一面。

后来邶平和天侓的几所大学合并成立为邶平大学区的邶平大学校,李院长出任大学校的校长,李书华跟着成为了大学校的副校长。

再后来教育部安抚李院长,让他成立国立邶平研究院,李书华又跟着李院长一起出走离开北大,继续给这位邶研院的院长做副手,具体主持日常任务,并且分管院务。

除了当邶研院的副院长,李书华还兼任物理研究所的所长。

后来可能是因为邶研院内的繁杂琐事实在太多,让他太过繁忙,再加上从国外又学成归来了一批掌握更加先进的物理学知识的人才,李书华就从物理研究所的兼职上退了下来,把所长的职位让给了刚刚从法国归国的严济慈。

相比于中研院物理所的徒有其名无所作为,邶研院物理所在严济慈的领导之下,那可真的称得上是成就卓著。

有人曾经评价说,在严济慈领导之下的邶研院物理所,是“中国物理人才培养和物理研究的一个重要机构”,在抗日战争以前,物理所做出来的研究成果以量来统计的话,在整个中国算是第一的。

不说别的,邶研院物理所能在1932年就率先建立了当时中国国内唯一一个镭学研究所,比在首都尸位素餐的那个中研院,不知高到哪里去了!

所以说陈慕武就算是一万个想不开,选择在这个时期回国,他也会不选择在首都南京没权没钱的中研院,肯定是要去邶平,在经费还算充足的邶研院里搞研究。

不过邶研院倒是也有不太适合陈慕武的一处地方,那就是上至李院长,还有李书华副院长,以及后来的物理所所长严济慈等人,都是留法学生,到后来,基本上整个邶研院就变成了留法派的大本营,排外的思想稍微有些严重。

但这对陈慕武来说,应该不成问题,——一切都要建立在如果他真的想回国去邶研院的前提上。

所以对于蔡院长和别人写的这封联名邀请自己回国担任中研院院长的邀请信,陈慕武当然是要拒绝的。

他突然想到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没有给蔡院长写回信,而是跑到了剑桥的电报局,给国内的大学院筹备处拍了一封回电。

上面只有五个字,“干不了,谢谢”,算是小小地致敬了一下胡适。 ', ' ')

最新小说: 穿越耽美小说当女配 前夫的魔盒 艳淞 再爱你一回 超凡学霸之诡异巡猎者 我在柯学世界当房地产大亨 被邪恶巫师诅咒以后 论反派是如何攻略作者本人的 追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