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完之后,他又反问了一句话:“泡利博士,你那十个索维林准备好了吗?”
博士这个称谓,只不过是陈慕武说顺了口。
但是泡利听到耳朵里,这句话就变了味道。
他现在已经是堂堂柏林大学的物理学教授,如果接下来的几年里不出什么意外的话,马上就能获得终身教职,可他居然还是用博士这个称谓来称呼自己。
这不摆明了就是瞧不起人,要么就是在讽刺自己,说自己这个教授职位的来路不正,是他不要的东西,却被自己捧在手心里当个宝一样。
泡利丝毫不觉得自己是在过分解读,他有些想要发作,却总觉得这个场合不太合适。
陈慕武话里提到的十个索维林,是之前在哥本哈根,他和泡利因为一件事情所下的赌注。
那件事就是带正电的电子究竟会不会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到现在为止,泡利依然持一个否定的观点。
“十个索维林?陈博士,我觉得这东西,应该是你来准备才对吧?”
虽然不能发作,但泡利在言语之上针锋相对,毫不留情。
“我觉得未必,要不然我们把赌注稍微提高一些吧,现在十英镑这个价钱,对你这位柏林大学的大教授而言,似乎有点儿太少了。”
陈慕武真是这么想的,索维林虽然是纯金铸造的货币,可一个索维林的面值和价值,也不过和一英镑等价而已。
十英镑不足以让泡利出血到心疼,他想借此机会把价格提高一点,让泡利心痛到刻骨铭心。
如果可能的话,陈慕武甚至都想把价码提升到一千英镑,可又怕泡利不会同意。
所以说,他在这件事上犯了个失误。
刚刚陈慕武话语中称谓的改变,不再叫泡利博士而是叫他教授,让这个人的心情瞬间就变得好了起来。
这时候别说是提到一千英镑,就算是两千英镑,说不定泡利都能答应下来。
“好,一百英镑就一百英镑,这次我们可说定了!”
泡利很痛快地答应了陈慕武变更赌注的提议,反正在他的心里,带正电的反电子是绝对不会存在的。
既然陈博士愿意给自己送钱,让他多送一点也是无所谓。
可泡利从没想过,自己也有可能出这一笔钱。
一番交锋下来,两个人都心情大好,他们甚至觉得就连台上之人嘴上说的那些对主办方热情款待表示感谢的不是真心的恭维话,都变得有些悦耳了起来。
枯燥无味的第一天会议,在临近午饭时候终于结束。
没错,会议每天只开一个上午,下午全是向各位与会代表们介绍科莫,介绍意大利的休闲时光。
从剑桥而来的青年物理学家,还有因为一战战败而被国际社会排除在外的德国的年轻学者们,有很多都是第一次来参加这种国际性的学术会议。
就连一向沉稳老成的赵忠尧,都忍不住在午饭的间隙之后,找个机会向陈慕武打听,是不是其他的国际会议也都像这次在意大利的一样轻松。
这可没办法保证,意大利人这么做的原因,不过是“打肿脸充胖子”,为了给各国的物理学家们留下一个好印象,请他们回去以后帮忙多宣传,好让全世界人都知道,意大利国内的学术氛围在黑山党的治理之下,究竟有多么得蒸蒸日上。
会议主办方当天下午组织大家参观的是,科莫当地的丝绸工厂。
因为把守着一个通往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山口——放在古代,这里就是兵法书上所说的兵家必争之地——早些时候科莫以贩卖从中国进口而来的丝绸为产业。
后来,当地人不再满足于当一个倒手转卖的二道贩子,于是更进一步,从中国学会了养蚕和种桑的技术,自己在当地开办起了一手加工厂。
久而久之,科莫变成了欧洲的一个丝绸中心,这里生产的丝绸也成为了意大利手工制造业的代表,变得越来越有名气。
经过导游的介绍,陈慕武才了解到还有这么一回事。
他不知道这是主办方因为自己是中国人,所以才如此安排,还是说早就在他们的计划之上。
总之科莫会议就在“上午摸鱼,下午划水”这样的氛围当中进行着,但随着时间向前推进,也终于迎来了陈慕武登台发言的时刻。
一切都在按照他原定的计划进行着,剑桥大学将要在会议上发表两个不同的内容,一个是量子场论,另一个则是卢瑟福一直都惦记着大赚一笔的粒子加速器。
前者算是纯理论的东西,由狄拉克、海森堡和冯·诺依曼负责,面对在座大佬的各种问询,也是都由他们来回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