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至于埃伦费斯特,虽然去莱顿的时候住在他家,可当时的埃伦费斯特一直都在劝陈慕武向爱因斯坦“承认错误”,让他们师徒重归于好。
陈慕武很厌烦这种唐僧式的说教,再加上两个人在学术上的交流也不算多,因此平时都不怎么联系。
如果贸然询问的话,未免太冒昧了一些。
反正陈慕武对德特丁的批评也不以为意,所以他就没打算深究这件事。
然而陈慕武忘了他在莱顿大学还有一位“好兄弟”,整天都在憧憬着自己也能像陈慕武那样在物理学上取得成绩,变成“东亚之光”或者“日本之光”的仁科芳雄。
给陈慕武写信的就是他,仁科芳雄详细介绍了,德特丁为什么要骂陈慕武。
因为壳牌公司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的油田和采油炼油设施,全部都在苏联建立以后被收归国有,这让公司和德特丁个人都蒙受了很大的损失。
因而这个人也就变得极度反苏,但凡苏联方面支持的,支持苏联方面的,他就都要反对。
罢工同情者、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曾经到列宁格勒讲学的陈慕武,在德特丁的眼里是真得不能再真的苏联友好人士。
像这种人想要和壳牌公司合作,德特丁肯定是打心眼儿里一万个不愿意。
在信件的最后,仁科芳雄还装作不经意地给陈慕武提了一个问题,问德特丁在采访中提到的他这种利用大陆漂移理论来进行石油勘探的办法是否真的有效。如果有效的话,能否判断并告知一下,日本周边有无大型的石油油田?有的话,又都分布在哪里?
第30章 和石油八字不合
陈慕武觉得仁科芳雄没有那么简单,他给自己写信,总不能只是单纯好心地告知自己,德特丁为什么要骂他。
仁科芳雄在这封信的结尾处,图穷匕见的方式一点儿也不欧·亨利,他直接就问陈慕武日本周边哪里有石油,就好像笃定自己一定会告诉他一样。
拜托,你只是一个困在欧洲没什么名气的物理学者而已,又不是诸如美国的标准公司和荷兰的壳牌公司这种大型的石油公司。
就算是大型石油公司又如何?你不付一笔可观的咨询费,我陈慕武断然也不会告诉你石油究竟埋在哪里。
不过既然仁科芳雄厚颜无耻地问了出来,陈慕武装看不见不回答他也不太合适。
所以他顺势就提笔给仁科芳雄写了一封回信,信中感谢远在荷兰的他在事情发生的第一时间通风报信。
同样是写完了一大堆客套话之后,陈慕武最终同样在信件末尾回答了仁科芳雄提出来的问题。
他说根据自己的理论推算,不论是中国还是日本,这两个东亚国家都是贫油国,在石油存储量上是难兄难弟。
如果想要寻找附近周边的石油资源,那就必须要把视线向北移动。
除了已经探明并进行开采了石油资源的库页岛,他个人推测远东的堪察加半岛,以及白令海峡对面的美国阿拉斯加地区,可能蕴藏着石油,但是具体的地点在哪里,还需要进一步地到实地进行考察勘探。
陈慕武这个人为人诚实可靠,主打的就是一个不说假话。
不论是堪察加半岛,还是阿拉斯加地区,确实储藏着尚未被人发现的大量的石油资源。
可就算陈慕武给你指明了方向,你日本人敢派人去别国,还是美国这种世界上最顶级的国家,实地勘测吗?
再退一步,就算真的勘测到了石油资源,你日本人敢打井吗?
堪察加半岛虽然属于百废待兴的苏联,而且日本和苏联这两个国家,现在已经在库页岛(苏称萨哈林岛,日称桦太岛)上针对石油开发进行了合作,可陈慕武依然不相信日本人能在堪察加半岛上有所作为。
那个地方的环境比库页岛还要恶劣得多,苏联搁置了几十年的时间都没有去开发,他不相信20年代的日本人有那个条件去克服困难。
所以他告诉仁科芳雄的这两个地方,基本上就属于是废话,就算这条从陈慕武这里来之不易“套”出来的情报被层层传递到了日本高层,那帮马鹿也没胆子高嚷着“皇国兴废”向阿拉斯加进发。
除了贴心地告诉了仁科芳雄两处可能蕴含有大量石油资源的地区之外,他还借此机会以一个物理学前辈的口吻又劝了几句。
“仁科先生,我认为一个国家要发展,在能源问题上不仅要开源,更重要的还是节流。
“就算能获得大量的能源资源,可是如果在其他地方产生大量的浪费,终究还是得不偿失的。
“能够在能源,尤其是电力运输当中节省出大量不必要损失的,还是要靠超导技术的发展。 ', ' ')